作為一個三江過境的城市,重慶市的水資源雖然豐富,但卻由于地形限制,水資源利用難度極高,工程性、生態性缺水制約尤為明顯。而由中國水電十五局承建的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便是為了引長江、嘉陵江這“兩江水”改善渝西喊“渴”的現狀。
2020年12月23日上午,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在重慶市水利局及江津、永川、大足、九龍坡4區施工現場舉行全線開工儀式,伴隨著重慶市市委書記陳敏爾的一聲令下:“開工”!
這一群來自三秦大地的水電十五局人將一幅“蓄水、提水、調水”的民生畫卷徐徐展開,他們和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將要在這座山城里開始一段嶄新的故事……
掛出“作戰圖”,寫好“水文章”
清晨的重慶像極了它的別名,薄霧籠罩、煙波縹緲,宛若一幅活脫脫的水墨畫,而在這山水之間,五月的驕陽正披著火紅的熱浪款款而來,充滿激情的電建人也在這里斗志昂揚地掛出了屬于他們的興水“作戰圖”。
“咱們既然挑起了這個擔子,就要干出樣子。”渝西項目負責人眉頭緊皺,說話的語氣顯得格外堅決。
開工就是決戰,起步就要沖刺。開工典禮的結束意味著所有人要迅速投入到正式的施工建設中。
面對該工程輸水線路長,建筑物類型多,泵站規模大、數量多,地質條件復雜等多方困難,項目全體成員堅持團結在一起,超前謀劃,提前預判施工風險,列出了“金剛沱泵站”、“圣中水庫”、“輸水東干線”三篇重要的“水文章”,勢必要提前畫好“作戰圖”。
2022年4月30日,圣中水庫大壩度汛小斷面填筑至221米高程,達到50年一遇度汛標準。
2023年7月31日,金剛沱出水隧洞施工完成。
2024年6月30日,東干線具備通水條件。
……
一條條工期進度目標、質量目標、安全目標、生態目標都已經確立,“優質工程、生態工程、文化工程、智慧工程”的總體要求也已明確……一面面旗幟已然插好,“作戰圖”也已繪制,水電十五局人深知自己接下來的責任與使命。
2020年9月,項目部首批管理人員進場,為了全方位做好與總承包部的對接和現場工作的兼顧,項目部采取了租用民房用于臨時辦公的方案。
雖然起初的辦公設施并不完備,但是所有人都擰成了一股繩,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前期的工作中。
2021年1月8日,項目開始了緊張而有序的營地建設,這也意味著“戰斗”的號角正式吹響了!
“在過上一段時間,咱就有自己的項目營地嘍。”營地建設負責人張斌望著眼前這片土地驕傲的說道,眼睛里閃耀的滿滿都是對未來無限的憧憬與渴望。
萬事開頭難。營地建設剛剛開始,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擺在了面前,由于建設區域屬于“低洼田”,如果不做好前期的回填工作,要想在這片大泥田里建起房,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對此,為了盡快推進工程建設,項目部立即引進機械開挖隊,項目全員也團結在一起,克服重慶地區多雨天氣,開始對營地進行場地平整工作,同時引進土建、板房安裝隊伍進行項目營地建設。
2021年5月底,經過了五個月的不懈努力,一個新的“家園”營地終于在這山城里綻放生機,它將陪伴水電十五局人在這片距離古城西安七百多公里的土地上見證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的成長!
2022年4月28日,渝西項目提前完成2022年圣中水庫度汛節點目標……作為渝西項目第一個重要節點工程,它的實現給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的三篇“水文章”開了一個好頭。
細耕“責任田”,答優“生態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總書記在十八大以來多次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這句話,在堅決踐行這一生態理念的引導下,水電十五局人也正邁著“抓生態,促環保”的堅定步伐闊步前行。
在重慶市積極融入和努力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過程中,水電十五局也始終堅持要將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成一個厚植綠色發展理念的水生態工程。
“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并不是一條單純的調水線,更是一條詮釋生態優先的發展線。”對此,水電十五局也將生態環保落實到了每一個細節。
在通往金剛沱泵站施工現場的道路上,“沙沙沙”地灑水車正在緩緩前行,隨處可見的工人清理著道路,灑水車的聲音和工人們忙碌的身影相互交織,他們與金剛沱泵站兩邊的護坡草地一起為這幅生態畫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除此之外,在施工過程中,為了給工程建設中的棄渣找到一個“好歸宿”,項目還專門為此修建了金剛沱棄渣場。利用棄渣場將棄渣表土分類堆存,并嚴格落實水保施工臨時措施,做到“先攔后棄”,防止泥沙俱下,水土流失,讓這無人問津的棄渣不再“顛沛流離”。
距離棄渣場五公里的地方就是金剛沱拌和站,該拌和站充分利用了場地內自然溝壑開挖形成三級沉淀池,將沉淀過后的廢水再利用,拌和站骨料倉也采用的是全封閉設置,頂部還設置灑水噴霧降塵,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線。
從項目營地到金剛沱泵站,從文化長廊到黨建示范點,從圣中水庫到輸水東干線……水電十五局人將生態保護的責任牢牢扛在了肩上、刻在了心里,齊心協力扎牢了綠色環保的新時代生態“藩籬”。
在2021年水利部長江委員會檢查中,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被檢查組評價為“水不亂流,泥不亂跑”的優秀典范。
據項目總工程師介紹,今年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還將進一步加強施工期污廢水排放管理,積極探索施工期污廢水一體化處理方案,堅決做到污廢水達標排放,堅持要將工程建設與生態保護的緊緊相連。
“搞工程必須要重生態,這個工程交給水電十五局,我們放心!”業主單位在檢查中不止一次的說道。
帶著這樣的肯定,項目全員更加的明確了自己身上的擔子,在接下來的工程建設中,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將繼續上下一心,竭盡全力答好這份“生態卷”。
唱響“主旋律”,匯就“民生泉”
“十四五”時期是重慶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重慶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覆蓋面積最廣、受益群眾最多的三個“之最”和支撐渝西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基礎工程,渝西水資源配置肩負著時代賦予的重要責任。
在2020年,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正式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納入“國家水網骨干工程”,享受國家172重大水利項目政策支持,同時列入重慶市百項重點項目。
這個集社會、生態、生活三大效益為一體的水資源配置工程,在提升城市品質、保障經濟發展和改善生態環境上都有著深刻的意義,肩負著向渝西地區城鄉生活和工業供水,改善受水區河流生態環境用水,并退還被擠占的農業灌溉用水的重任。
“每每想到工程建設完成以后,可供應渝西地區11個區,近1000萬人的生活、生產用水,再苦再累都值得。”
在這樣一個信條的催化下,項目由上至下,目標同向,行動同力,只為在“興水利、惠民生”的主旋律里,切實擔負起央企之責。
項目從加寬鄉村道路便利出行到修建引水渠保障春耕,再到吸納勞動力清理道路、灑水降塵,這樣的舉措既滿足了工程建設需要,又一定程度上為當地人民做出了貢獻,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周邊群眾的支持。
工程建成以后,預計年供水量可達10.12億立方米,占渝西城鎮總供水量的百分之五十二。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渝西地區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更能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為“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實現工程為生態賦能、為民生服務、為經濟護航。
相信不久的將來,在水電十五局人汗水的澆灌下,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必定給喊“渴”的渝西引來甘甜的清泉。
而懷揣夢想的他們也并不會將前進的腳步就此停留,下一站或許是另一個“山城”,亦或許另一個“霧都”,對于他們來說,征途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