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供水,潤澤民生
深圳環境水務集團承擔著深圳市99.86%的供水業務和49.71%的排水業務,在全國率先推行小區供排水一體化管理,且在全國城市單一運營主體規模最大。在展廳中,他們帶來了智慧水廠、供水管網以及供水管理進小區等方面的科技產品和內容。
水質綜合毒性在線監測儀是由深圳環境水務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水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在線式水質預警監測設備。該設備以斑馬魚為指示生物,采用最新圖像處理技術,通過運動行為解析軟件,對魚群運動的個體及群體行為進行數字化分析,五分鐘快速判斷水質安全,實現對當前水質狀況的準確分析。主要應用于水庫、泵站、水廠的水質監測,能對多種有毒有害物質給出警告提示,為城市供水安全、大型賽事用水安全、反恐安全等提供了技術支持。該產品目前已經取得多項專利授權,且已成功應用在全國多個省市水質監測點,被住建部列為“全國建設行業科技成果推廣目錄”。
智能投加控制系統是一款水下礬花圖像采集及智能加藥設備。設備的圖像拍攝、上傳、視窗清潔以及光源照明等流程可實現全自動控制,操作方便。通過該設備對所采集的礬花圖像進行分析,可以提取礬花特征信息,進而優化控制水廠加藥,能極大縮減水廠加藥的經濟成本。目前該產品已經取得多項專利授權,且已在多個自來水廠進行推廣應用。
智能井蓋作為普通井蓋的“升級版”,增加了蓋自鎖、井內液位、氣體、結構完整性監測等功能,通過對井蓋進行全方位監測,達到數字化、網格化和精細化管理,保障井蓋的安全運行,降低窨井傷人的風險。此產品采集的數值資料結合當地的天氣預報數據,可對城市的異常井內水位進行預警,實現對城市易澇點風險評估,提升洪澇應對工作的響應速度。
二次供水管理平臺能對二次加壓泵房的運行情況進行全天候、多方位的實時監控,通過完善的預警、報警機制,有效應對可能發生的水淹泵房、水質污染、非法入侵等突發事件,實現二次供水的全面感知、實時監控、智能預警、移動運維、智慧決策,降低二次供水管理運營成本,提高二次供水設施的管理水平,實現優質供水和優質服務。
二次供水節能裝置利用不等壓流交匯理論,將市政供水余壓間接輸送到水泵吸口,充分利用市政管網余壓,能有效解決因二供泵房改造采用“取消屋頂水箱,改為變頻直供”的模式帶來的能耗增加問題,節能率大約25-30%左右。該產品已在福源花園三期、向南西海花園、中深國際大廈等多個二供泵房使用,節能器投入使用以來無更換,運行良好,0投訴,現場無噪聲,設備維護簡單。本裝置通過射流輔助節能及射流交匯節能技術,有效利用了市政余壓,減少了泵組能耗。設備運行時對市政管網壓力無擾動,解決了現有疊壓供水設備影響市政管網壓力的問題。設備對市政管道條件無要求,適用于不同類型市政條件的小區。該節能設備可同時搭載消毒保鮮模塊,有效解決二供能耗問題,同時提高水質,助力深圳乃至全國的飲用水事業發展。
生態治水,見圳美好
排水管理、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是治水提質的關鍵環節。為了保障水污染治理成效、實現河流湖泊長治久清,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深圳示范,深圳環境水務集團結合自身經驗,在排水管理進小區、排水管網、水質凈化廠及河灣治理等方面不斷創新,凝練出了許多可復制可推廣的通用產品和治理經驗模式。
糞渣污泥協同處理技術是一種投資少、工藝成熟、資源利用程度高和環境友好的污泥技術。可將糞污與污泥共同處理處置,經過兩級過濾,濾液經調理、脫水和干化后進行造粒,制作成生物質燃料棒,送往生物質電廠或熱電廠進行摻燒發電;垃圾經過清洗脫水后,與水質凈化廠的柵渣一起運往垃圾焚燒廠。值得一提的是,該技術全過程具有完備的密封及除臭系統,保證臭氣得到有效控制,減少對廠房附近居民的影響。
漂流式膠囊機器人是一款集智能化、小型化、長距離作業、水流驅動于一身的管網檢測智能設備,能夠滿足大范圍、低成本、高效率的排水管網病害快速普查需求。漂流式膠囊機器人可隨污水漂流運動,實現大范圍的排水管道內部圖像數據和膠囊運動軌跡數據的快速采集,通過機器視覺與地圖輔助慣性定位方法實現高精度自主定位,利用深度學習進行破損、變形等管道病害自動識別。
地下空洞檢測儀是針對長距離線性工程內部缺陷巡檢問題研發的專屬設備。該設備根據電磁感應原理,利用工程測量車為載體,以不小于10km/h的速度,智能化快速檢測識別地下70m以內深度的給排水管網等目標物。該設備性能穩定,抗干擾能力突出,相關技術指標優于國內外相關設備。
垃圾滲濾液臭氧氧化組合技術通過在臭氧氧化塔內礦化難降解有機物或將難降解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最終使出水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規定的排放標準。該技術為深水生態自主研發、運行,運營成本低,可以廣泛解決納濾濃縮液處理難題,有效全量處理垃圾滲濾液,且無二次污染。
光明區全面消除黑臭水體治理工程涵蓋范圍約106平方公里,項目采用EPC總承包模式。治理內容包括9條支流水系治理、11條暗涵小河汊治理、77個小微水體治理、5個初雨調蓄池建設、5條干支管網完善、30個正本清源小區改造、6個面源污染防治、2套補水系統建設等,項目以“高標準、全覆蓋”為總體要求,以“互聯互通、分散調蓄、三水分離”為技術路線,實現了“巴掌大的黑臭水體都沒有”的治理目標,光明全水域、全天候水質達標,做到“碧一江春水,道兩岸風華”。
作為國內最早實施“外溢型”發展的水務企業之一,深圳環境水務集團在異地承接了許多水環境治理項目,不斷輻射“深圳水務”的品牌效應,總結了許多可借鑒的創新經驗,成為了深受信賴的“區域環境綜合治理”服務商。如承接的宿州市水環境治理項目,這是全國首批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的重要項目,融入了海綿城市設計元素,采用“中西醫結合系統治理”的理念,以生態修復、活水循環、駁岸改造等方式實現內源根治,以清淤截污、雨污分流等手段實現外部控源,借助信息化手段實現精準實時監管,并建立了以河長制為基礎的黑臭水體治理運行機制,最終實現綜合治理、標本兼治,徹底改變了河道黑臭狀況,實現了“一條河道、兩路風景、三季有花、四季潔美”,被住建部評為2021年智慧水務典型案例。
數字轉型,高質發展
深圳作為智慧城市賽道上的“沖鋒舟”,深圳市委市政府明確指出,到2025年,深圳將打造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鵬城智能體,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和“數字中國”城市典范。水是城市的“血液”,與城市發展息息相關,智慧水務更是智慧城市的關鍵一環。在此背景下,深圳環境水務集團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加快科技轉型,研發出了“深水云腦1.0”、水務智慧平臺等智能架構,在水環境高科技領域奮勇爭先。
“深水云腦”是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構建的可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智慧水務體系。“深水云腦”通用能力包括:通過對水廠、水質凈化廠、泵站、管網、客戶服務、物聯感知等的動態關注,同時利用供水模型、排水模型、機器學習、知識庫、大數據分析等工具對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形成預測結果,并通過自學習能力生成最優解決方案,提供相應的決策建議。值得一提的是,“深水云腦”也可以在其它水務企業進行獨立部署,未來將對外提供水務行業的云計算服務,支持其它水務企業的數字化托管或賦能運營。
智慧廠站一體化管理平臺是新一代水處理工廠生態系統,其核心是智慧決策和人機協調,基礎是實時的動態大數據,手段是強大的計算能力,借此實現廠站的智能化自動控制、作業運營管理、人機智慧合作及智慧精益,在保障水質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實現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水處理。智慧廠站平臺以自動化設備、儀表為前端感知處理,以廠站設備自動化控制和廠站工藝流程監測為中心,建立智能化、信息化、管控一體化的統一管理平臺。它將傳統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安防監控系統、廠站設備資產管理系統、視頻系統、水質管理系統等本來就相輔相成的系統融合到一個統一管理平臺,通過數據信息互聯互通,共享交換,實現廠站全環節集中監測控制管理、智能決策和廠站少人或無人值守的最終目標。
智慧巡檢系統增加了高清視頻監控和現場感知監測點,系統自動對設備動態數據進行歸集。在BIM基礎上采用現場設備細節圖像與測點數據及三維視角相結合的方式,模擬人員現場巡檢并準確的判斷運行情況,替代原有的定期人工現場巡檢。還可以利用后臺AI算法模型將設備聲、光、熱、圖像等信號進行智能分析,如果發生故障,自動生成工單傳給維修人員。當維修人員佩戴了智能穿戴設備,可實現人員定位和軌跡跟蹤,實施遠程協助和一鍵救援。通過智慧巡檢不僅提升了人員效率,而且巡檢數據也更加精確,設備故障能夠得到有效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