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投入使用的陂底水廠,解決新墟、儒洞和沙扒三鎮12萬群眾生活用水問題。陽西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洗漱,做飯……新墟鎮中心小學老師吳小鳳看著清澈的自來水源源不斷地流出來,打心眼里高興。自來水廠就建在新墟鎮,用的是陂底水庫優質水源,新墟群眾真正用上了自來水。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雖然陂底水庫就在新墟鎮,新墟群眾卻喝不上自來水。同時身為陽西縣人大代表的吳小鳳在履職期間,為解決群眾用水飲水問題,深入調研,積極推動陽西縣引陂供水項目落地建設。
而在上洋鎮,許多群眾也飽受到飲水難的困擾。為解決群眾飲水難,縣人大代表蔡振華深入調研,撰寫書面建議,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民情民意。“我們發現上洋鎮總共144條自然村。此前已經通水的只有55條,還有89條自然村以及個別‘空心村’都還沒有通自來水。”蔡振華說,經過深入視察調研,發現造成飲水困難的原因很多,福湖、沙湖、南堡、上聯等村委會自來水管網尚未入戶,石門、河北等村委會自來水水壓不足,用水高峰期經常斷水。
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有效解決了老百姓最關心的用水問題。近年來,陽西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設,讓群眾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截至8月31日,全縣累計新增投入建設資金13837萬元,完成自來水管網鋪設751.04公里,累計新增完成通水自然村819條、27633戶97950人。目前,全縣1500條自然村基本實現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
梁遠紅 盧美艷
實施自來水三大工程
解決33萬農村人口用水難題
為了讓廣大農村群眾喝上干凈衛生的自來水,陽西縣大力實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把自來水通到農村的千家萬戶。
織篢鎮平南村曾經是陽西縣15條省定貧困村之一。據村民介紹,在村里沒有通自來水之前,村民的生活飲用水全靠地下井水,不僅水質無法保障,而且由于村里的地形特殊,每年到了枯水期,村里的井水就會干涸,生活非常不方便。
為了徹底解決平南村村民的飲水難題,陽西縣委、縣政府以及珠海橫琴幫扶工作組多方協調解決,終于打通了村村通自來水的“最后一米”,平南村里的625戶村民近3000人的“安全飲用水”問題得到了解決。
“之前喝了六十多年的井水,現在有了自來水,我們大家都很感謝黨和政府的扶持,大家都很高興,自來水的水質相較于井水更干凈和清甜。”今年70歲的村民張作宗說。
同樣的改變也發生在上洋鎮。針對上洋鎮群眾的飲用水問題,此前,縣人大代表蔡振華向縣、鎮人民代表大會提交了書面建議,并多次組織人大代表對該建議辦理情況進行跟蹤督辦,督促相關單位部門對上洋鎮村村通自來水管網項目加快建設進度。今年8月底前,上洋鎮村村通自來水管網全面通水,大部分村民喝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
陽西縣高度重視農村集中供水工作,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縣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攻堅任務工作領導小組和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的縣農村集中供水工作專班,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全面精準摸清全縣各自然村的通水實際情況,按“一村一策”情況制定實施方案。此外,陽西縣組建了縣丹江水務集團,統籌全縣城鄉供水運營管理,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保障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讓廣大城鄉群眾共享優質安全潔凈的飲用水。
為推動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落到實處,陽西縣制定《陽西縣農村供水管理試行辦法》《陽西縣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實施方案》和《陽西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暫行)》,明確相關部門責任。實施“三個統一”機制,即統一營運主體為丹江水務集團,統一全縣政府投資建設到村的自來水價格,統一全縣政府投資建設的自來水工程接駁入戶工料費為每戶350元。把農村供水規劃建設、監督、管理、運營工作落實到位,確保把這一民生實事辦好、辦實。
陽西縣實施農村供水三大工程,確保農村集中供水工作落到實處。其中,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總投資1.1億元,供水管網覆蓋全縣8個鎮137個行政村,項目于2016年動工,目前已經完工,解決了9萬群眾安全用水問題。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總投資0.9億元,主要是在陽西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基礎上補充建設管網,實現行政村村口到自然村村口全面覆蓋。項目于2020年動工,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抓緊做好收尾工作,解決了12萬群眾安全用水問題。引陂供水工程總投資2.2億元,新建規模3萬立方米/日的陂底水廠,已正式通水運行,解決新墟、儒洞和沙扒鎮三鎮12萬群眾生活安全飲用水問題。三大工程共鋪設自來水管道800公里,完成至自然村口的自來水管道共1292條,解決33萬農村人口安全用水問題。此外,陽西縣還成功爭取到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工程建成后,預計年均供水量可增加0.49億至0.68億立方米,將有效緩解城鄉生活、工業缺水問題。
從“村村通”到“戶戶通”
農村集中供水實現全覆蓋
在自來水工程由村通向戶的工作中,陽西縣統籌1.5億元鄉村振興資金,對村內通水管網進行延伸鋪設,打通自來水入戶的“最后一米”。截至目前,全縣1500條自然村基本實現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各鎮正在查漏補缺,并督促水廠做好供水工作,保證水質,切實讓農民吃上放心水。
在新墟鎮的墟仔村,工人們正在進行最后一條村的管道安裝和修復工作,一旁的挖掘機掘開水泥,輔助工人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新墟鎮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科學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該鎮成立了集中供水專班工作組,逐村摸清當時的供水情況,著重從群眾集中反映的水質、水量、水壓等問題抓起,結合該鎮自然條件、人口、現有供水基礎和群眾意愿,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編制行動實施方案。
新墟鎮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投資約1800萬元,包括村內管網建設,村內管網與主管的駁接,通山泉水的自然村的過濾消毒設施安裝,水表的安裝、試壓等,惠及全鎮13條村委會、1個社區、32911人。該工程于6月份開工,目前相關村委會的工程已完工,正在完善收尾工作。
“過去飲用水都是井水,或者是從山上引來的,這些水有各種雜質。村村通自來水后,我們都能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村民說。陂底水廠8月17日已經開始供水,目前,新墟鎮各自然村也已經陸陸續續開始全面通水。
走進織篢鎮蒲牌居委會的群眾家中,筆者看到自來水管接到了廚房、洗手間、戶外,使用起來非常方便。陳阿姨正在門前的菜地里摘菜準備做午飯。一把鮮嫩的白菜扯上來后,她徑直走進廚房,擰開水龍頭,嘩嘩的水流聲不絕于耳。不一會,白菜就被沖洗得干干凈凈。
“通水一個星期,水量很大,水質很好,爺爺奶奶那一代要去井里挑水,不安全,現在家里有自來水,更有保障,方便又安全。”村民對此贊不絕口。他們說,自來水通到了家門口,也改變了村里祖祖輩輩喝地下水的歷史。
據了解,織篢鎮投入資金約3800萬元建設村村通自來水項目,于今年6月初開始開工建設,28個班組覆蓋全鎮自然村,全面鋪開管網建設,現階段管網建設已基本完工,進入調試階段。目前揚帆水廠已開放20個供水管口通水調試,源河水廠也將開放19個供水管口進行調試。
織篢鎮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完成后,將惠及全鎮438條自然村26435人,切實解決農村飲水困難、飲水安全等問題,極大改善提升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織篢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完善村村通自來水的后續工作,查漏補缺,建立健全管護機制。
“目前,我們上洋鎮自來水供水的主管網和村內管網到戶的水表安裝基本上已經完成,縣委、縣政府已在8月底把自來水通到每家每戶,讓人民群眾喝上用上安全的飲用水。”蔡振華說。
“讓群眾喝上健康清潔的飲用水是一項利民之事。希望我們新墟鎮群眾的幸福感與自來水一樣,源源不斷,越來越甜。”吳小鳳說。
陽西加大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建設,不僅改善了廣大農村群眾的飲水難題,同時也加快了城鄉融合的步伐,為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