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天津市通過采取“節”“控”“調”“管”綜合措施,推動全市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進展。與去年同期相比,淺層地下水監測井71眼,出現回升、穩定和下降速率變緩的監測井數占比約96%,深層地下水監測井238眼,出現回升、穩定和下降速率變緩的監測井數占比約94%。
強化各業節水,提高用水效率。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基本完成26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萬畝;開展冷棚西瓜和春小麥滴管水肥一體化技術示范,示范面積200畝;組織開展深松作業面積7萬畝。加快工業節水減排,引導鋼鐵、石化等重點行業企業采用工業節水技術、工藝和裝備;開展工業企業水效領跑者示范培育;組織推薦天津鯤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循環冷卻水排污水回用節水智能化裝置”申報國家工業節水工藝技術裝備目錄。加強城鎮節水降損,完成對全市16個行政區1133戶居民小區用水器具現場抽查;開展節水型企業(單位)、居民小區等節水型載體培育;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完成水利部對薊州等5個區復核,完成供水舊管網改造2.97公里;開展“光瓶”行動和“滴水是金,節水為津”節水主題宣傳,營造節水良好社會風尚。
實施水源轉換,嚴控地下水開采。大力推動水源轉換,通過企事業單位、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水源轉換,累計轉換深層地下水255.46萬立方米。嚴格地下水禁采限采管理,地下水超采區未新增新建擴建高耗水項目;關停機井139眼,對于關停的機井實行臺賬管理;印發《關于加強關停取水井管理的通知》,進一步規范關停取水井管理。
強化水源調度,增加水源供給。多渠道增加水源,上半年引江水源7.04億立方米,引灤水源1.96億立方米;完成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北延應急供水,累計收水720萬立方米;截至6月底,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量達到6.18億立方米,主要用于補充生態和農業用水。實施河湖清理,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開展2021年1—6月河湖長制月度考核和暗查暗訪檢查;完成447條黑臭水體后期整治效果評估。實施河湖生態補水,加快推進獨流減河倒虹吸工程,截至6月底,向七里海、大黃堡、團泊、北大港4個濕地實施生態補水0.9億立方米。
嚴格用水管控,建立長效機制。嚴格水資源承載能力剛性約束,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形成階段成果,編制完成《區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技術要點(試行)》,各區均已完成總規階段方案;新改擴建設項目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落實用水統計調查制度。加強地下水監測,做好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和水資源監控能力系統運行維護;城市和工業用水嚴格按照國家技術標準安裝計量設施,農村地區暫不具備安裝用水計量的,推動各區落實“以電折水”相關工作,實現用水計量。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繼續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工作,在武清、寧河、靜海、濱海新區4個區開展試點工作,完成輪作休耕2萬畝。推進水價改革,印發《天津市超計劃用水累進加價管理辦法》,持續推進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