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群眾從“有水喝”到“喝好水”
今年6月16日,從山上勞作歸來的福建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楊溪頭村黨支部書記楊奕祿擰開水龍頭,清甜甘冽的自來水汩汩流出。他感慨地說:“現在我們也和城里人一樣,家家戶戶都能喝上、用上放心水、舒心水了。”
下黨鄉蟄伏在閩東一隅,四周高山環繞,海拔落差大,地形以山地為主,鄉村錯落分布,“地僻人難到,山多云易生”是對其所處位置的寫照。
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楊溪頭村供水站。福建省水利廳供圖
早前
這里的村民出門浣衣、進山挑水,憑靠水庫、地下水井貯水,每逢旱季經常會遇到斷水、缺水的情況。水源水質不穩定,用水問題便成為梗在村民心上的一塊巨石。
2020年2月,福建省水投集團與壽寧縣簽訂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合作協議,下黨供水片區建設項目開始進入實施階段。該項目總投資3502萬元,對10個建制村進行給水工程改擴建,新建日供1000噸水廠1座、500噸水廠1座、村級供水站17個,供水規模達到2200噸/日,受益人口8000多人。
如今
隨著一根根管道連接組建,一條條供水“動脈”開始涌流,沿著山路十八彎,流入村村戶戶的家里,下黨鄉全面實現了城鄉供水一體化,擘畫了一幅“水豐人和圖”。
從“沒水喝”到“有水喝”再到“喝好水”,2018年以來,福建著力破除城鄉二元供水格局、實現城鄉供水同質同服務,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讓越來越多的農村群眾喝上、用上了“放心水”。
打破城鄉供水二元分割 實行統建統管
莆田市荔城區北高鎮欄山村村民大多在外經商,家家戶戶都蓋起了小高樓。早前,由于管網老化嚴重,村里的自來水不僅水質差,水壓也很低,三樓以上基本無水可用。
2019年6月,欄山村完成了全村供水管網“一戶一表”改造工程,村民用水變得舒心多了。據介紹,整個工程投資390萬元,每戶出資1500元,其他由自來水公司兜底。
“現在,改造工程不僅改善了供水管網的水壓和水質,也讓水價從3.8元/噸降到了1.8元/噸,解決了村民因水費分攤等引發的各種矛盾。”欄山村村民翁德清說,周邊不少村莊都來取經,希望與自來水公司合作改造供水管網。
莆田市城鄉供水工程。福建省水利廳供圖
作為福建首個城鄉供水一體化試點市
莆田市直面經濟發展布局與水資源分布不相匹配的矛盾,立足全域優化配置水資源,在先行先試的過程中,由莆田市水務集團與當地政府共同注冊成立莆田市城鄉供水有限公司,打破城鄉供水二元格局,負責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設管理和運營維護,構建起了“三水源服務三灣區、三縱三橫”工程新體系,新增日供水能力15萬噸,可擴大服務人口26萬人。
“在傳統的供水模式下,城市供水有住建系統的行業標準和管理模式,而農村供水則由水利部門牽頭,這兩套模式、標準和機制是分開的。城鄉供水的二元分割,一村一工程、‘村建群管’的歷史局限,導致許多農村供水工程規模小標準低、水質水量不穩定、管護薄弱難持續等問題。”福建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打破部門界限和地域壁壘,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這不僅是解決城鄉供水不平衡不充分的根本途徑,也有利于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
為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2018年以來,福建打破原有城鄉供水體制,實行統建統管——以市域或縣域為單元,由國有企業牽頭組建集工程建設、投資融資、管護維養“三位一體”的城鄉供水一體化實施主體;通過有效整合區域城鄉水務資產、資源和資金,建立健全原水、引調水、制水、配水的供水全產業鏈,在全國率先構建“建管一體、全域覆蓋,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的城鄉供水體制。
針對建設標準參差不齊的問題,福建根據“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殊地理特點,在全國首創了規劃標準體系,出臺了《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試點規劃導則》,確立了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發展方向。通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管護,建立了自來水普及率指標、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比例、分區供水布局和企業化運作、專業化管護、數字化監管等城鄉一體化供水建設管理標準體系。
此外,針對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項目多投資大,僅靠政府投入不現實且吸引社會資金難的窘境,福建在全國首創了債貸融合的資金保障機制,建立了投資項目資本金制度,形成了“項目資本金30%、專項債券和銀行貸款70%”的融資機制,政府實行分類分檔補助,有效破解公益性供水項目的融資難題,保障城鄉供水一體化規劃目標如期實現。
破解用水困局 數百萬農村群眾喝上“舒心水”
“我們村再也不用擔心缺水了。”擰開水龍頭,看著水流嘩嘩,2020年春節,龍巖市上杭縣南陽鎮黃坊村的老黃心里樂開了花。
上杭縣雖臨水,卻飽受飲水之困。往年,每到春節這種大的節日,外出的村民陸續歸鄉,用水人口急增,上杭縣“水荒”便愈加嚴重。
為了破解缺水鄉鎮的“用水困局”,龍巖市水利部門加快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2020年上杭縣共建成地下供水井60口,解決了53個村近4.5萬人的季節性缺水難題。
龍巖市上杭縣城鄉供水設施。福建省水利廳供圖
放眼整個龍巖市
2020年,福建首個采取全市一盤棋、省市縣三級共同推進的“龍巖市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簽約并落地推進。該項目規劃總投資80億元,其中近三年投資60億元,由福建省水投集團與龍巖市各縣(市、區)合作成立合資水務公司,共同打造“以大水源、大水廠、大管網為主,大中小結合、縣鄉村并舉,安全可靠、保質保量”的城鄉一體化供水體系,以解決城鄉供水不均衡、不充分問題,讓城鄉供水同網同質同服務。
“龍巖市水廠管網項目建設全面鋪開,2020年已完成千噸萬人以上水廠99座,覆蓋龍巖80%以上的人口比例。”龍巖市水利局局長曾佑繁介紹,2020年,該項目得到全面實施,從水源頭、供水廠到水龍頭全過程系統推進。
在福建省,一個個分散的水源通過區域優化配置和管網聯通,逐步變成了一張張水網,初步形成了“一網多縣”“一縣一網”供水新格局。寧德福鼎市以“四庫兩線、環網互補”供水新格局,打破“一地一水”供水模式,在落實“一戶一表”服務收費到戶的基礎上,形成城鎮反哺農村機制,受益人口30.15萬人;福州福清市打通“最后一公里”,徹底解決了龍高半島141個村51.3萬人用水問題,改變了家家戶戶住別墅喝井水的尷尬局面;漳州市薌城區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覆蓋主城區70多個村(居),惠及人口約 14 萬人,實現“同質、同服務”……
一個個農村通過以城帶鄉、以大帶小等舉措,逐步滿足了從“有水喝”到“喝好水”的美好向往,城鄉居民同用“一缸水”、同飲“一網水”,水量大幅增加,水質普遍達標。截至目前,福建有任務的73個縣(市、區)編制完成了城鄉供水一體化規劃,46個縣(市、區)明確了實施主體,38個縣(市、區)開工建設,452萬農村群眾迎來了“舒心水”的新生活。
福建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
福建將全面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步伐,力爭到2025年,新建改擴建水源3847處,新增原水管道8184公里以上;新建規模化水廠387處,配套改造凈水消毒設備9544個;新建改建管網6.77萬公里,一戶一表改造114.4萬戶以上。
“屆時,我們通過建設高標準供水工程體系、建立規范化運營管理體系,可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升到90%以上,規模化集中供水率提升到85%以上,基本形成城鄉供水融合發展格局,逐步實現全省2700萬農民從‘有水喝’向‘喝好水’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