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引漢濟渭二期輸配水工程在陜西省西安市秦嶺北麓甘峪河旁開工建設。
據了解,引漢濟渭工程就是將漢江水通過秦嶺輸水隧洞調引關中,年均調水規模可達15億立方米。

引漢濟渭是陜西省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其中引漢濟渭二期輸配水工程是引漢濟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將調入關中地區的優質漢江水輸送至渭河兩岸西安、咸陽、渭南、楊凌4個重點城市、11個縣級城市、1個工業園區以及西咸新區5座新城共21個對象的關鍵任務,對于發揮引漢濟渭工程總體效益至關重要。引漢濟渭二期輸配水工程建設包括黃池溝配水樞紐、103.33km的輸水南干線和88.99km的輸水北干線。批復總投資200.23億元,建設總工期60月。

引漢濟渭二期工程穿越秦嶺,工程建設面臨諸多挑戰。其中,南干線最長的黃午隧洞全長69.4公里,首次由西向東橫貫了秦嶺山脈。先后穿越21條地下斷層,地質條件復雜多變。此外,二期工程南干線白鹿塬隧洞穿越西安市白鹿塬地區。這個隧洞位于地下約300米處,地下水位高出隧洞頂200米,是國內目前采用盾構法施工的埋深最大、水頭最高的隧道。巨大的外水壓力將對隧道襯砌管片結構、防水設計,以及如何防止“外水內滲”設計等提出更高要求。

引漢濟渭工程是解決關中城市和工業缺水的根本性措施。項目分為一期調水工程和二期輸配水工程。一期調水工程由陜西漢中境內漢江上的黃金峽水庫、漢江支流子午河三河口水庫兩座蓄水水庫及秦嶺輸水隧洞組成,其中,秦嶺輸水隧洞總長98.3公里。

引漢濟渭工程建成后,將惠及總計2348萬人的生活及工業用水,同時歸還被大量擠占的300萬至500萬畝耕地的農用水。此外,可有效改變關中超采地下水、擠占生態水的狀況,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防止城市環境地質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