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上供水故障,我們比用戶更著急”
長沙即將進入用水高峰期,記者跟隨搶修員進行體驗
在新建東路,孫家闖在狹小的水表井里進行作業。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啟晴 攝
在砂子塘路,孫家闖與隊員一起對消防栓進行檢修。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彭瑋蔚
長沙即將進入用水高峰期,為保障市民用水安全,趕在旺季前,長沙水業集團對全市老舊管網和逾齡水表開展了全面巡查和更換工作。昨日,記者跟隨長沙供水有限公司城東分公司左砂片區搶修員孫家闖進行了一番體驗。
7年處理工單近3萬條
扳手、老虎鉗、錘子……早上7時,記者來到左砂片區辦公室,孫家闖已經在擦拭他的裝備了,他笑著對記者說,“每次出去工作前,我都要對自己的‘武器’進行保養,確保用得順手。”
一切準備就緒,孫家闖和同事將一天的搶修材料裝上汽車后備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老孫服務的左砂片區以老舊小區居多,不僅水表環境復雜,而且管線設施老化,是一塊出了名難啃的“骨頭”。
“今天上午,突然一下水壓就小了下來,洗菜做飯都沒辦法!”來到梨子山19棟,居民劉順良大姐正在樓下焦急地等待,看到孫家闖的到來,趕緊迎了上來。經檢查,孫家闖發現劉大姐家是總水表出現了損壞。他立即取出維修工具開始更換水表。修好后,老孫還耐心地給劉大姐講解了常見用水問題和解決辦法后,才放心地離開。
轄區內每條街道有哪些小區,每個小區有多少棟樓,哪個小區使用的是什么類型水表,水表的位置在哪里……這些數據,老孫都爛熟于心,儼然成了這里的“活地圖”。“只有這樣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趕往突發現場,幫用戶第一時間解決用水難題。”孫家闖在片區工作的7年時間里,他共計完成工單處理近3萬條,換表2萬余塊。
既不能站井蓋上,也不能站得太遠
剛上車休息兩分鐘,活兒又來了,老孫馬不停蹄驅車趕往雨花亭凱德廣場附近進行檢修,其中開關水表井蓋這樣的動作,孫家闖重復不下上千次。
拿鐵鉤穿過水表井鐵蓋上的小孔;打開鐵蓋,記下水表上的數字,按下輸入器上面的按鈕;最后,再蓋上鐵蓋。老孫熟練地進行著抄表工作。
記者決定嘗試一下。拿起鐵鉤,學著孫家闖的動作,穿過水表井鐵蓋的小孔,用力地拉了一下。“怎么不動啊?”“你這樣不對,腳怎么能站在鐵蓋上?要注意兩腳的位置,既不能站井蓋上,也不能站得太遠。“腳站在水表箱鐵蓋上,鐵蓋拉不起來,腳站得遠了又用不上力。”孫家闖說到。
“你剛才放蓋子時,聲音太響了。抄水表不能影響別人的休息。水表井的鐵蓋要‘重拿輕放’。”老孫傳授著自己的經驗。連續開了幾個水表井鐵蓋后,記者的胳膊越來越酸,不得不從一開始的單手拉鐵鉤,改成雙手拉鐵鉤,感覺鉤子上的鐵蓋是越來越重……
“這其實特別鍛煉身體,可以提高身體素質,治頸椎、腰椎病。”孫家闖笑著說。
“我們的工作直接面對千家萬戶,每天不是在搶修的路上,就是在搶修現場。碰上供水故障,我們比用戶更著急!”老孫說。
正是因為有了老孫們的堅守,才保障了長沙千家萬戶的用水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