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躍平在廚房里用自來水清洗小菜。阮霖浩 攝
星沙時報訊(記者 林暢 阮霖浩 通訊員 宋珍妮)“現在用上了自來水,再也不用擔心水壓低,更不用擔心沒有水的情況!有了自來水,我就沒有用井水了!”4月28日10時許,在長沙縣長龍街道茶塘村樅數塘組,56歲的陳躍平在廚房里正用自來水清洗小菜。看著水龍頭里流出清澈的水,他手上的動作也輕快許多,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這得益于長龍街道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落在實處,在“為民辦實事”上用情用力,讓群眾感受實實在在的成效。
因為地理原因,一直以來,茶塘村村民只能“用水靠井”,水質差、水量少。在村里沒有通自來水之前,村民的生活飲用水全靠地下井水,不僅水質無法保障,而且每到枯水期,井水就會斷流。沒有水,就由村上送水,村民自費50元/車,其余由村上補貼。
“以前每年水費,村里都要花上十幾萬元。今年這筆錢可以省下了!”茶塘村總支委員肖明偉說。
“靠村里送水,灌到井里,井水會渾濁兩天,還得提前蓄水,麻煩得很!”聊起以前用水,陳躍平直言:“水太少了,我家七口人,每天就算省著用,兩口井都不夠用!二樓從來就沒供上水。”像陳躍平家一樣,一家需要兩口井的家庭,在茶塘村比比皆是。
而如今走進陳躍平家的廚房,明亮干凈,在水槽下方有一個銀色濾水器,他指著濾水器感慨地說:“以前水不僅少,而且雜質多,要過濾才能用,還要經常換濾芯。”“現在我們就喝水過濾,其它用水直接打開水龍頭就可以用上干凈的自來水。”
如今,茶塘村各個組都接通了自來水主管網,村民只需要接通到自家就可用上自來水。
“方便,隨時都能用上干凈的自來水,我們這日子跟城里沒兩樣!”對比過去和現在,年過半百的陳躍平語氣盡是喜悅。“這幸福日子就是通電通路通水,日子真的一天比一天幸福!”
這是長龍街道“為民辦實事”的一個縮影。黨史學習教育工作開展以來,長龍街道以“我為群眾辦實事”黨建十大實事項目為重點,收集轄區企業、居民意見,建立項目清單、訴求清單。各村(社區)圍繞群眾關心的用水、就業、道路提質、停車場建設、休閑文化等需求為民解困。
下階段,長龍街道將圍繞“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統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八大品牌特色工作,把學習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破解治理難題結合起來;把學習教育與黨的建設、經濟建設、項目征拆、城市管理、鄉村振興、產城融合等結合起來,以群眾看得見的工作實績,檢驗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