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洗臉、洗衣、做飯……百姓日常生活中,水不可或缺。但自來水不自來。大多數百姓或許不知,家中龍頭里放出的每一滴水,背后都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旅程,涉及的諸多環節,都有可能影響終端用戶的水壓、水質。
讓百姓喝上優質放心水。秉承這樣的初心,吳江華衍水務用數字賦能,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整合生產、管網、二次供水、客戶服務等核心業務數據,構建起以智慧生產、智慧管網、智慧客服三大模塊為核心的新生態,建立起可視化、智能化的綜合智慧水務運營體系,從而實現從源頭到龍頭的全過程智慧化管控,朝著水務行業首家大數據企業邁進。
智慧生產:3人就能“管”一個21片足球場大小的水廠
3人就能“管”一個占地230畝、相當于21片足球場大小的水廠;一間60平方米的屋子、一面大屏,便可實時調度吳江全區175個二次供水泵房、監控4450公里管網;依托數字孿生技術,可實現三維可視化運營管理,將水廠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狀態直觀呈現和預測……若不是親眼所見,可能鮮有人知,現代化的智慧水廠是如此模樣。
“互聯網+”時代,數字化的運用已著實改變了水廠原有的生產運營方式。吳江華衍無疑走在了最前列。
在這里,利用5G+AI+AR+BIM建起的智慧水廠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起水廠物聯感知網,實現生產工藝全過程監測和精準自動化控制。通過生產數據統一采集、全方位實時監測,實現從源頭水到出廠水的全程水質跟蹤管理。
同時,基于多維度工藝數據,自動下發精準的設備控制指令,實現生產現場的無人化管理;基于水廠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構建水量預測、礬花監測、智能加藥、節能調度、工藝調整模擬等生產業務模型,實現科學的監測、預警、分析、預測和決策,以數據為支撐驅動水廠智能化運營調度。
例如,作為水質重要指標的出廠水濁度,國標是1,省標是0.5,而吳江華衍的內控指標只有0.3。精于產品,專于品質,“微觀”世界的把控,依靠人工肯定不行。為此,吳江華衍基于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對各生產節點的指標進行實時監控、動態調整工藝,實現對出廠水濁度的精準管控。
吳江華衍水務總經理湯陽說,依托“互聯網+水務”,吳江華衍已完成了從傳統水廠向智能化運營水廠的變革,成為工信部首家“兩化融合”試點及貫標的水務公司,全省唯一摘得省級示范智能車間的水務公司。
智慧管網:地下管線由“暗”轉“明”,動態跟蹤水的去向
4450公里有多長,約為吳江到北京兩個來回。
在吳江地底下,“藏”著一張僅市政主干管網就有4450公里長的供水管網。依靠它,自來水才能從源頭到龍頭。
那么,如此龐大的地下管網,別說土壤環境影響造成的管道銹蝕問題,無數閥門、連接點都是管網漏損的可能存在。2005年以前,由于區鎮分散供水、管理水平薄弱、管材質量較差等歷史原因,吳江地區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高達50%以上,不僅嚴重影響居民、企業正常用水,更造成寶貴淡水資源的浪費。
吳江華衍水務成立之后,花了近10年努力,對供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將漏損率降到了30%左右。之后,對潛藏的看不見的漏點,吳江華衍采取了“手術刀”般的精準“打擊”。
“水,最普通也最珍貴。作為水務人,在做好安全供水的基礎上,一定要把水的點滴去向整得明明白白。”湯陽說。2015年起,吳江華衍啟動了“管理+技術”的系統治理管網漏損步伐。
高效治理管網漏損,技術是保障、管理是關鍵。吳江華衍依托智慧水務建設的加速推進,打造一雙雙數字“慧眼”,成功把地下復雜的配水管網系統由“暗”轉“明”,實現水壓、水質一屏監測,隨時隨地掌握從源頭到龍頭各點位情況。在此基礎上,運用系統梳理、精準分析的管理思路,吳江華衍借助GIS 系統和SCADA系統構建了4個層級1251個DMA管理分區,建立了區域管網漏損控制分級管理體系,實現了快速劃定漏損區域,再結合最先進的多探頭相關儀、噪聲記錄儀、水聽器等先進檢漏設備,實現漏點的快速精準定位。例如,桃源供水服務部管轄面積90.96平方公里,涉及用水戶28000多戶,一旦出現漏點,依靠原始的查漏至少需要一整天,現在依靠智慧管理分區系統,2個小時就能精準定位漏點。目前,吳江區的公共管網漏損率已經控制在10%左右,為吳江區節水型城市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在利用數字化、高科技手段治理漏損的同時,吳江華衍繼續以“50年不漏”為標準,實施管網的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過去5年,累計投入近10億元,新建和改造市政供水管網600多公里,著力改善吳江農村低壓供水狀況,大大提升居民用水質量,有效助力吳江區高質量發展。
智慧客服:數據替代人工,一部手機實現業務“全流程”覆蓋
以前辦理過水表過戶申請的市民一定還記得,辦理相關手續得帶好身份證、房產證等相關資料到水務公司營業網點,跑腿費力不說,遇上人多排隊更是堵心。
如今,這種“原始”操作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為了方便用戶,吳江華衍已經把這個功能集成到了線上。市民只需準備好相關資料,點點手機,就能輕松“搞掂”。
2020年,吳江華衍水務微信掌上營業廳“上新”水費預存、水表過戶、開通用水等10項功能,加上此前已推出的在線繳費、在線報修、電子合同、電子發票等13項功能,掌上營業廳的服務項目已達23項,實現了用水業務“全流程”的覆蓋,真正做到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我們在工作中發現,客戶在電話報修時描述不清狀況,既給后道的修理帶來不便,也增加了客戶等待的時間。”吳江華衍水務助理總經理朱坤說。現在通過在線客服,報修時可以直接拍照上傳,用戶只要通過賬號綁定直接關聯戶號,地址、手機號碼等信息無需重復輸入,就能快速查看水費各項信息、報修自動定位地址、上傳報修照片及進度查詢,既方便又便捷。
接下來,吳江華衍水務微信掌上營業廳還將引入光學字符識別、人臉識別等技術來簡化用戶業務辦理操作流程,為廣大居民用戶提供更貼心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務。同時,企業辦理業務也更加便捷,通過網上申辦、預約上門等方式,便可實現辦理用水報裝業務“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跑”,大大提高了企業的便利度。
“我們有吳江用戶近55萬戶,依托‘互聯網+服務’,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圍繞用戶體驗進行創新,不僅用戶更方便,我們的工作效率也極大提高。”港華投資高級副總裁孫云峰說,與水結緣,之所以選擇干這一行,因為在他心中有一份執念:“讓老百姓都能輕松便捷地喝上優質放心水。”如今,有了智慧水務的加持,吳江華衍正朝著這個目標一步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