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銳是工作在青島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水務有限公司供水一線的一名工人,在他的眼里,從村頭的大口井挑水吃,到家中打壓水井,再到家家戶戶安裝自來水……幾十年里,西海岸新區居民的水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從農村長大的莊銳來說,在他的記憶里,村頭的一口老井印象最為深刻。“那口坐落在村頭的老井,聽老人說解放前就有了,那時候我年紀小,只記著當時村里幾百戶人就靠這眼井吃水,井口直徑約有一米左右,井壁都是用石頭摞起來的,上面布滿了青苔。”
當時,挑水是村民每天的頭等大事。村民起得早,紛紛到井邊擔水,來來回回,一片繁忙,打水聲、鐵桶與井壁的碰撞聲以及人們相互問候的話語,總是傳得很遠。“我經常被父親往水缸里倒水的嘩嘩聲喚醒,也經常代替父親去挑水,這份記憶很甘甜。”說到這,莊銳一臉幸福的模樣。
再后來,村里開始使用一種叫做“壓井”的水井。“感覺一夜間,這種水井家家戶戶都有了,很簡單也很實用。”他說,只要抬手壓動手柄,清澈的水就會汩汩地流淌出來,冰西瓜、冰啤酒、勞累一天的人們站在井池邊洗把臉……什么都用壓井里的水,那個時候的壓水井是某個時代里特有的記憶。
“1975年,膠南縣自來水公司成立,我成了一名自來水的職工,一直干到現在。”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但莊銳對膠南城區供水的發展歷程卻記憶猶新:1976年,第一水廠建成,日處理水能力1萬噸;隨后第二水廠、第三水廠相繼成立,水處理能力也不斷提高,直至1987年,城區5萬多人口全部用上自來水,年供水量達到884.8萬噸。
在當時,對于城區多數市民來說,打開水龍頭就有暢通無阻的自來水是件幸福的事,但隨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日益提高,大家對飲水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1997年,膠南市水質檢測中心成立,自那以后人們在家里擰開水龍頭后喝上的就是放心干凈的自來水了。”莊銳回憶說,自來水的發展很快,2002年又成立了水業服務中心,2003年,成立了膠南市統一水表檢定站,供水服務規模不斷壯大。
后來,膠南和青島開發區撤并成立黃島區后,著力解決吃水難題,供水區域也越來越廣,莊銳從心底里感到高興,“家鄉那些過去挑水、壓水吃的父老鄉親終于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
時代在變,市民的生活以及用水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14年,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后,我們公司整合資源,開始接觸中水、精致中水。”莊銳說,再生水又稱“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經凈化處理,水質改善后達到國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標準,可在一定范圍內使用的非飲用水,被稱為“城市第二水源”,利用多少中水相當于節省多少自來水。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原來,水務公司很早前就開展了再生水利用的相關探索,目前已有泥布灣污水處理廠、豆金河中水廠兩座中水廠,中水日處理能力5萬噸,精致中水設計日供水能力1.5萬噸。
更讓莊銳驚喜的是,普通中水出水可作為城市雜用水、非接觸性景觀環境用水,而經過深度處理后的“精致中水”可為熱電、部分工業用戶提供精致中水水源替代自來水。
如今,居民的用水變化可以用“巨變”來形容。以前洗菜、洗衣用的都是井河水,現在洗菜吃飯用自來水,道路灑掃、綠化可用中水,用水開始量體裁衣;以前大口井的水需要用肩挑,方井中的水需要人工壓,現在輕輕一擰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嘩嘩流出;以前臟水就是臟水,只能被廢棄,現在有了污水處理工藝,廢水再利用,用水進入新時代……
當前,青島西海岸新區用水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漸走向成熟,在便捷時代、健康時代之后進入生態時代,一種全新的飲水理念也已進入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