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始終堅持將農村飲水安全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首要政治任務和基礎工程,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實現飲水安全全覆蓋、城鄉供水一體化,全區自來水普及率達99.8%,獲當地群眾高度評價。
一、提升供水保障水平,做到“三個升級”
東寶區著力解決農村地區最迫切、最直接、最現實的飲水問題,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布局,全力打造安全飲水“升級版”。
1. 實現供水范圍升級。2019年初,東寶區委、區政府決定實施農村飲水安全等脫貧攻堅“四大提升工程”,計劃當年解決所有貧困戶的飲水安全問題,2020年提升所有鄉鎮和工業園農村居民的供水保障水平。通過大手筆投入、大氣力建設,2019年,全區2.1萬貧困人口實現安全飲水全覆蓋;截至2020年7月,全區17.1萬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2. 實現供水方式升級。截至2018年底,東寶區40%的農村人口飲水主要依托井水、泉水等分散供水方式解決。雖然基本達到現行標準,但遇干旱等年景,供水保障水平不高,同當地群眾期待有差距,東寶區以自來水全域普及為目標,對全部鄉鎮自來水廠進行改造,所有主管網、支管網、入戶管網實現互聯互通,“戶戶通自來水、人人飲放心水”的愿景得以實現。
3.實現供水質量升級。東寶區鄉鎮的自來水廠建立年代早,運營主體多元、運維水平不高、基礎條件較薄弱,在實施安全飲水提升工程的過程中,東寶區立足城鄉供水一體化,全面升級達標,優選漳河水庫為水源、更換老舊設備、規范制水工藝、加強水質檢測,實現農村地區提標供水,真正讓廣大農村人口從“有水吃”到“吃好水”。
二、堅持高位推進,破解“四大難題”
東寶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工期短、任務重,點多線長面廣,面臨協調調度、方案選擇、資金籌措、項目實施等四大難題,區委、區政府全面協調、高位推進,有力推動了工程項目順利實施。
1. “領導牽頭”破解協調調度難題。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建立了領導掛帥、高位推進的協調調度機制。區委書記總負責、負總責,每月專題研究、專項部署,10余次深入工程施工現場及運營管理單位調研指導;區長“牽頭”,成立區指揮部,綜合調度、強力推進;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牽頭”,成立項目協調領導小組,協調處理工程推進過程中的各類問題;鄉鎮黨政一把手“牽頭”,成立轄區飲水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發動群眾、協調解決具體問題,確保項目高效實施。
2.“分類施策”破解方案選擇難題。東寶區素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稱,地域條件復雜,以山地、丘陵為主,水資源分布不均,工程布局和實施難度大。區水利和湖泊局帶領設計單位歷時3個月,深入全區6個鄉鎮和1個工業園的128個行政村,跑遍了每一片山水、每一條溝壑,廣泛開展水源調查論證、科學確定自來水管線布局,最終確定以8個集鎮水廠供水為主、零星分散供水工程為輔的城鄉一體化全覆項目實施總方案,新建和改造自來水廠8座、自來水主管網1540km、加壓泵站13處、分散供水工程139處。經受益村和群眾代表參與,行業專家專業評審,區政府專題審議通過后予以實施,確保方案科學合理。
3.“四個一部分”破解資金籌措難題。對于近1.5億元的測算投資,東寶區采取“四個一部分”,即財政出資一部分,財政直接撥付及爭取地方政府債券資金8600萬元;向上爭取一部分,水利、發改向上爭取到資金1580萬元;國有公司投資一部分,區城投公司投入3400萬元;基層負擔一部分,各鄉鎮、工業園和相關村共投入1307萬元,引導受益群眾投工投勞、在外創業成功人士捐款捐物。建立起以財政投入為主體、社會投資為補充、農民群眾積極參與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投入機制。同時,通過群眾出一點、村級補一點、包聯單位幫一點、項目資金爭取一點的“四個一點”解決自來水入戶資金1000萬元。
4.“三項機制”破解項目實施難題。以任務清單制強化責任落實,圍繞重點目標任務和重要時間節點,明確責任主體、完成時限,實行掛圖作戰。區委督查室、區政府督查室將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全區正負面清單管理,定期開展督辦檢查。以進度通報制促任務督促,開展項目建設“日調度、周競賽、月報告”,各施工標段每日上報工作日志,工作日安排日結清;各參建單位每周日集中參加工地例會互相晾曬一周工作成績,對任務完成最好的頒發流動紅旗;區水利和湖泊局每月印發情況通報,向區領導和相關單位報告項目進展。以質量監督制保工程質量,一手抓內部監督,構建起“施工自檢、監理總控、業主檢查、鎮村監督”的四級質量保證體系;一手抓外部監督,組織村民代表擔任監督員和記錄員,并將項目納入2020年區政府“十件實事”接受監督,確保工程質量過硬。
三、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四化體系”
東寶區大力創新管護機制,全面強化農村供水工程運營、監管、服務,確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
1. 運營公司化。探索農村供水“公辦公營”新機制,先后出臺《關于做好東寶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工作的通知》《東寶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養護基金管理辦法》《東寶區農村供水管理辦法》等,明確由區城投公司為管理主體,出資2400余萬元,回收所有承包經營的自來水廠,組建東振水務公司,配備30人的專業運營隊伍,建立區級維修管護資金專賬,統一管理全部8座自來水廠,變過去私人、集體等多元經營主體為國有企業統一運營,引導農村供水回歸專業管理。
2. 運作規范化。制定了《東寶區鄉鎮自來水廠運營管理辦法》,明確行業主管部門和屬地鄉鎮對東振水務公司、各水廠的業務指導、運營監管、矛盾協調、績效考核職責,明確自來水廠服務范圍、水費收取范圍和辦法。東振水務公司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督促各自來水廠規范制水、按時抄表收費,及時對水廠及管網進行檢查巡查和維修,每季度對水廠工作績效進行一次考核、年終進行綜合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員工績效掛鉤,從嚴加強水廠安全管理,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統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作規范。
3. 監管常態化。區水利和湖泊局每月對各水廠運營情況進行檢查,了解工程運行維護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跟蹤督促落實。發改、水利、衛健、生態環境等部門,定期對各水廠開展水價、水質、水源保護等專項檢查,共同推進水廠管理工作。2019年以來,通過印發農村飲水安全用水戶明白卡及政策宣傳手冊、在區人民政府網站公開監督電話等方式,收集并妥善處理群眾反饋問題30余件,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構建全方位、常態化的監管體系。
4. 服務體系化。一是在區級層面,對全區30處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保護區進行劃分,建立3個重點保護區,實行臺賬管理,落實保護措施,確保水源清潔安全。二是在水務公司,成立了10人的供水應急處置隊伍,配備救援車輛和設備,并設立了服務熱線,24小時值守。三是在鄉鎮,實行供水服務窗口進駐鄉鎮政務服務大廳,統一辦理開戶、水費繳納、供水管道維修申報等業務。四是在行政村,每個行政村拿出1個公益性崗位設置供水管理員崗,負責抄表到戶、供水管網日常巡護等工作。
大山深處最美的風景——栗樹灣村自來水廠
甘泉潤民心,老人樂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