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國家干部還是鄉野村夫吃飯都是每天必備的功課,俗話說一頓不吃餓得慌,可見糧食對于人類來說是多么重要,從大的方面來說糧食事關國際民生,糧食安全更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抓好糧食生產是關鍵,從小的方面來說土地對于老百姓來說是根本,種好地實現糧食增收增產是關鍵。
近些來我國不斷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強高標準農田的水利工程、農業實現人工到機械化轉變的新模式,農業基礎設施也在不斷的完善,把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切實降低農民的種糧成本,提高糧食生產的產量,這樣極大的促進了農民對種地的熱情,錢袋子也鼓起來了,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顯著提高!
目前全國的秋糧作物玉米后期管理的階段,我們都知道糧食的后期管理比較關鍵,如果前期做的再好后期不管理也會出現糧食的浪費,比如有蟲吃鼠咬、有微生物的分解、出現發霉等;今天阿平跟大家說的就是在河南商水縣的高標準農田管理
在周口市商水縣的高標準農田里種植戶王帥正在按照互聯網指揮中心提供的數據信息對玉米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核心區全部配套土壤傷情監測、病蟲害監測、自動化灌溉等物聯網設備。大數據、云計算和農業生產高效融合,分布在田間地頭的各種傳感器采集的數據都會傳輸到大數據中心,然后通過專業技術人員的分析消化把信息傳遞給對應的種植戶,從而來指導種植戶精準種植。
據了解當地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內畝產可以提高230斤,全年累計增產2.2億斤,帶動農戶增收2.3億元,為了保障糧食安全,今年我國提出新建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其中上半年已建成4338.5萬畝,占年度任務量的54.2%。
比如今年的山西大同建設高標準農田15.33萬畝,推廣旱作節水示范區8.3萬畝,當地立足于提單產??偭?,不僅選用了抗旱良種還采用了農機集成技術。利用技術員到田間地頭推廣講解技術,采用了全膜覆蓋技術,因此當地的高粱就比較高,穗大概有一尺多高,比之前的高了一倍。據當地村民王寶慶介紹,去年一畝地收入5000元,今年會增加到6000元,糧食的品質得到了保障,種植戶的訂單也絡繹不絕,有的還接到了出口訂單,現在已經實現了訂單農業模式。
從之前的以個體經營為主體,再到后來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最后現在的機械化勞作,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農業的轉型是社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阿平認為現在有地種的人都是有錢人,以后的地會越來越值錢,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