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隨著我國水務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市場的競爭將更多地體現為水務運營管理和核心競爭力。水務企業的指標化研究和實施,是評價水務企業績效、運營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通過引入數字化的建模和分析手段,實現從數據采集、數據分析到數據挖掘的全鏈條,能幫助企業快速發現問題、總結問題、改進問題。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速變革支撐了智慧水務的飛速發展,但現階段智慧水務大多只是概念,未能得到具體落地。水務指標化管理是智慧水務中數字化運營管理的一個重要舉措。
指標提煉
指標化的本質是反映水務運營目標的“可見,可量,可靠”。
首先需要在龐大的水務數據中提煉重要的各種指標,然后通過當前指標的定義、計算、監控、分析和可視化展示為水務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指標的提煉必須圍繞水務戰略目標來開展,戰略目標可分解為:生產目標、控制目標、經濟目標、服務目標、工程目標、安全目標、環境目標和集團管理目標。

指標分類
高效的水務指標化管理需要從不同角度對指標進行分類,將管理者最關注的指標分類呈現。
(1)按業務分類:供水指標和污水處理指標,如所涉業務不限于此,可進一步增加分類。
(2)按層級分類:集團級指標和公司(廠)級指標,不同層級的管理者關注的指標是不同的。
集團級管理層主要關心結果類指標,如:綜合水質合格率、水費回收率、資產完好率等;公司(廠)級管理層主要關心過程類指標,如:水質實時數據、泵站壓力實時數據、藥耗、電耗、產銷差率、污染物消減量等。
(3)按范圍分類:管理指標、監管指標、關鍵指標(KPI)和績效考核指標。
績效考核指標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指標,應符合SMART原則,即是具體的、可度量的、可實現的、現實的、有時限的,數量最好不超過20個。
指標分解
通過指標定義可以得到管理者需要的一級指標,大部分的一級指標可通過計算公式進行分解,直到找到最基礎的指標。但是,并不是所有指標都存在運算關系,這些指標需要先找到它們之間的關系,然后通過相關關系堅持分解到基礎指標。基礎指標數據的獲得包括自動采集、手工導入和直接錄入。
舉個例子,漏損率作為一級指標,可分解為注冊用戶用水量和供水總量兩個二級指標。注冊用戶用水量并不是一個可以直接從儀表讀取的指標,而是由實抄水量、免費水量和沖洗水量相加得到的指標,即注冊用戶用水量=實抄水量+免費水量+沖洗水量。

指標建模和計算
指標的建模通過建立維度表和事實表,把數據分為維度和度量值。維度又分為層次,由不同級別組成,如日期的層次就由年、季、月、日級別組成。指標數、分析維度數和維度層級數直接決定了指標建模的工作量,是一個工作量巨大、任務繁重的工程。
分析建模數=指標數×分析維度數(時間趨勢、空間對比、屬性等)×維度層級數。
指標的建模需要配置相應的計算公式。指標計算公式的維護主要是通過配置變量(普通、通配符、正則表達式等)來表達指標間的依賴關系,并需對指標值、公式的有效性、計算周期和指標依賴死循環進行檢查,確保計算能正常運行。
指標監控
指標監控是為了將指標和目標進行比較,通過信息化手段分析和溯源,找到關鍵影響因素加以優化控制,從而更好地實現水務經營目標,包含設定監控目標、指標監控預警、指標異常分析、反饋調整監控目標,構成一個閉環,推動水務管理的持續改進。

指標分析
通過建模后得到的水務指標分析模型,進行不同特性的綜合分析。指標分析并不能代替管理者決策,而是輔助管理者決策,主要分為主題分析和專題分析。
主題分析
(1)關聯分析
(2)歸并分析
(3)對比分析
專題分析
(1)工藝分析
參照工藝管理需求,利用工藝仿真模型或者開發工藝分析圖表,為運行管理人員提供參考。
例如,某污水廠運用ProSee污水廠運行專家智能決策系統修改可能影響出水水質、運行效果和能耗狀況的輸入參數,來獲得不同運行條件下的仿真結果,從而評價不同的運行策略,并能從中擇優遴選出能耗較低、出水效果較好的方案。

(2)成本分析
結合量、耗、財務等指標進行成本分析,找到影響成本的主要因素,實現降低成本的目標。
(3)能耗分析
基于儀表采集的電量、油量、氣量等能耗數據,運用各種方式進行能耗分析。
例如,ProSee污水廠運行專家智能決策系統可結合污水廠的實際情況,提供各大耗能設備門類以及主要耗能設備(如鼓風機、提升泵等)的能耗指標(各類耗能設備的電耗、運行臺時數或開啟臺數、處理單方水電耗等),并提供各門類設備電耗占全廠電耗的比重分析,幫助科學決策。

總結
(1)我國水務行業運營管理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管理大大落后于電力等行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有待推進。
(2)通過實施指標化管理可以有效加強對所屬公司(廠)的綜合監管能力,大幅減小高速發展帶來的運營風險。
(3)通過有效的、規范的指標化管理,使得水務工作責任明確,提升了業務創新積極性,使集團水務運營管理從被動變成主動、從盲目變成有序、從分散變成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