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和戰略性經濟資源。隨著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水務行業已經成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性行業。水務行業指由原水、供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及水資環回收利用等構成的產業鏈,包括供水、污水設備制造、原水收集與制造、存儲、輸送、水的生產和銷售、水的供應網管、中水回用,污水排放,污水收集與處理、污泥處理等。水務行業的各產業鏈形成了水資源的完整循環。

其中,供水處理主要是指供水處理運營企業從具備取水條件的江河、湖、水庫等自然水區域進行取水后,對自然水進行過濾、凈化等處理,使自然水達到國家規定的衛生和環保條件后,通過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向單位和居民的生活、生產和其他各項建設提供用水。2019年我國用水總量為5991億立方米,比2018年同比下降0.4%,人均用水量為429立方米。

從2019年我國水資源消費結構來看,農業用水總量、工業用水總量、生活用水總量和生態用水總量分別為3674.6億立方米、1234.8億立方米、876.2億立方米和201.9億立方米。

行業規模穩步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2018年,我國水生產和供應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逐年穩步增長,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2.52%和25.44%。2018年我國規模以上供水企業的數量達1934家,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600億元,主營業務成本超過1900億元,利潤總額在280億元左右。

為滿足我改過城市自來水用戶不斷增長的用水需求,近十年來我國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穩步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8年底,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3.12億立方米/日,其中生活用水328.8億立方米,用水人口5.03億人,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79.7升,用水普及率98.36%。

農村供水工程是扶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指出到2020年,農村飲水問題在基本得到解決的基礎上,安全保障程度和自來水普及率進一步提高。國家發改委、水利部、財政部、衛生計生委、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六部委2016年1月聯合發布的《關于做好“十三五”期間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及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全國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率達到85%以上,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以上;水質達標率整體有較大提高;小型工程供水保證率不低于95%。推進城鎮供水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使城鎮自來水管網覆蓋村的比例達33%。我國供水工程建設空間巨大,尤其是鄉建成區和村莊地區以及廣大中西部農村地區。
(文章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