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電影里的場景變成了現實,舉國上下全力“抗疫保家”。上千人的生命被無情奪去,停產、停工、停學、停業,社會被迫按下了暫停鍵。在疫情的摧殘下,黨和國家帶領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在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做好復工復產經濟復蘇。
金村水庫及供水工程是省重點建設項目,是我縣重大民生工程,是縣城的供水水源,建成后將全面提升縣城飲水水質,增強17萬畬漢人民的生活幸福感。 從2月17日開始,在疫情防控落實到位的基礎上分部位有序進行復工,在確保施工人員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推進施工生產。到3月3日導流隧洞出水口首次爆破成功,這是復工強度達到100%的標志,也是金村水庫及供水工程施工以來打響的“第一炮”。本次爆破不但為防洪度汛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確保了后續各項工作能順利開展。
眼下,是如何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手抓?又是如何在復工困難重重下做到打響“第一炮”?
一、全面落實疫情防控部署、建立疫情防控應急機制
自疫情發生以來,施工單位積極落實項目經理責任制,春節期間項目經理堅守崗位、以身作則,用汗水和闔家團聚換取工地平安。一是嚴格落實人員到訪測溫、登記制度。施工項目部嚴格按照疫情指揮部要求設置了體溫監測點,外省人員嚴格按照文件要求,出示身份證、麗水健康碼、測量體溫、居家隔離等步驟執行。其中來訪人員(包括疫情指揮人員、駐企服務員、督查組、政府有關部門人員)均進行了實名登記,到訪登記在冊的29名人員,一切正常;二是嚴控項目施工點位人員流動。本工程已施工點位多、涉及面廣,包括導流洞進水口和出水口、中轉料場、臨時堆料場、臨時施工便道、交通工程等,周邊均有村民居住。為嚴格控制村民在疫情期間在施工點位的走動,項目部積極與所在街道和村委對接,采取道路封閉措施,禁止村民在施工點位走動。同時,積極參與到村委道路卡口人員管控工作, 嚴格落實“一測一碼一口罩”,內防擴散、外防輸入;三是嚴把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審查關口。結合項目實際情況,編報疫情防控應急預案。成立由項目經理為組長的疫情防控應急領導小組,高標準、嚴要求做好疫情防控人力、物資、技術準備工作,在發生疑似病例等緊急情況時,能及時做好救援處置工作,迅速調動一切可用資源,防止事態擴大,控制災害損失,確保職工生命安全。實現應急反應行動的快速、有序和高效。應急預案報監理審查、報業主審核、報主管部門備案,報疫情指揮部批復。層層把關,真正讓預案做實、做細、做全。
二、全方位梳理復工問題清單、建立全過程跟蹤機制
工程原計劃于正月初七復工,但受疫情的影響,遲遲無法復工。按照原施工進度安排,導流洞的和上游圍堰需在汛期4月15號前完成,復工迫在眉睫。在接到縣疫情指揮部通知,該項目可在2月17日復工,這對于整個項目的推進又有了新的希望。經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主管部門線上研究討論,全面梳理復工問題清單;一是防疫物資嚴重不足。目前項目部僅備口罩50余只供春節值守人員生活,按項目復工施工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60人計算,10天需要口罩600個,30天需要1800個,無處購買,網上訂單遙遙無期、杳無音訊。消毒液和一次性手套等防疫物資無法運輸到景;二是復工人員返崗問題。直接影響到項目復工的首批回景管理人員有來自四川、甘肅、河北等外省城市,要如何返景?到景后是否還要隔離14天?如諾隔離14天又將嚴重影響工程復工該如何破解?三是火工材料供應和物資進場問題。復工就要用火工品。導流洞的爆破預計1個月需要炸藥4000kg,以及配套雷管等。廠家未復工無法提供,高速道路未放開通行,嚴重制約復工強度。水泥、鋼材也遇到同樣的問題。
各方針對問題“各顯神通”,發揮“特種兵”水平,形成合作互補、各有特色的一盤“大棋”。 并指定專人全過程跟蹤問題落實情況,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三、全力開展“三服務”活動、建立駐企服務員機制
縣委縣政府堅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把深化“三服務”活動與推進復工復產緊密結合起來,力度再加大、服務再優化。
一是組織為“兩手硬、兩仗贏”提供服務保障
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項目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副縣長、項目指揮部副總指揮分別多次深入現場調研,了解日常疫情防控舉措和防疫物資配備情況,以及復工復產施工計劃與施工方案,現場商討解決疫情給復工帶來的困難和工程進度延誤問題,帶去縣委、縣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兩手都要硬、兩仗都要贏”的決心。為項目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鼓了勁、加了油、定了心。
二是選派干部開展駐企服務。
把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作為檢驗黨員干部作風、能力、水平的試金石,挑選政治素質好、擔當意識強的干部擔任駐企服務員,深入一線開展服務。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政策消息靈通、人脈資源豐富”的優勢。一是上傳復工復產困難、下達疫情指揮部最新政策,包括外地員工返景隔離政策、統一返崗動車專列信息、就業服務補貼優惠、用電補貼等等;二是主動對接疫情指揮部和街道、社區,商討研究對工程復工急需返景的外省人員隔離方案,既要保證疫情防控得當、又要保障復工復產需求;三是對防疫物資不足、火工等建材不足問題進行多渠道聯系,多次前往發改部門學習縣內其他省重點項目復工經驗,了解建材等問題不足的解決方案。“駐企服務員”得到項目經理的好評:“小伙子很負責,天天往我們工地跑,復工審批、幫忙招工、人員返崗、物資不足,只要是跟他說了的事情,每件都辦得妥妥的。”
三是建立問題交辦、領辦機制
為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問題解決形成閉環管理,建立了問題交辦、領班機制。針對駐企服務員不能當場解決的問題,提交 “三服務”小管家賬號“復工復產”功能模板,實時錄入交辦各責任部門;對駐企服務員反映的復工復產中的重大復雜問題,部門之間難以協調解決或落實難度較大的,由聯系或分管縣領導認領包干、靠前指揮,及時通過現場辦公、聯合會商等形式進行研究解決。確保問題解決不拖沓、不積壓、不敷衍。
一個城市的蘇醒,需要全社會的保駕護航。從突然“暫停”到有序復工,是一批批默默無聞、堅守崗位的逆行者在拼搏,復工復產,是企業的需要,更是全社會的需要。(來源:景寧縣水利局 劉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