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深圳市電子招投標交易平臺發布公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平安國際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中標深圳市智慧水務一期工程,中標價44598.0654萬元,下浮率2%。這一引起業內超高關注度的大項目終于“塵埃落定”。
來源:E20供水研究中心、公開資料
作者:易滴水
昨天,本公號熱心讀者告訴小編,前一陣“關注度十分火爆”的深圳市智慧水務一期工程已經“名花有主”,小編趕緊爬起來看個究竟。話不多說,先上基本信息:
圖片來源:
關于本項目的詳細招標信息請點擊→4.5 億!瞅瞅 2019 年智慧水務“第一標”。
有機智的網友表示:這個項目投標前大家就已經猜到了結果,小編表示非常佩服。一些業內專家也覺得這個結果并不意外。
小編還是努力找找線索,帶大家一探究竟。
華為大家都很熟悉了,而至于平安國際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國際”),確實如名稱上看上去的那樣,屬于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以下簡稱“平安集團”)旗下。
圖片來源:企查查
平安國際現在的業務會更側重于醫療行業,不過,平安集團下面確實有一個團隊已經進入“智慧城市、智慧環保”的領域。平安智慧環保整體解決方案通過打造基于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的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企業環境信用平臺及綠色發展服務,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打造“一張網、一組數、一幅畫、一朵云、一個腦”,助力地方政府實現生態環境智能監管,構建綠色服務體系,實現綠色發展模式。目前,在廣東省和安徽省已經各有一個智慧環保的項目。
而華為和平安國際的聯合體,淵源可能來自于華為和平安集團的戰略合作。早在2018年2月,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智慧城市、云業務等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進一步推動雙方之間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助力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及金融科技創新。
作為中國智慧城市發展聯盟成員,平安集團已系統性地搭建出智慧城市建設的整體解決方案——“平安智慧城市云平臺”,旨在打造“智慧、智理、智效”的全新城市生活。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布局,目前平安已經與全國多個省市在民生息息相關的政務、教育、房產、環保等智慧城市領域建設開展合作,幫助政府提升政務管理和民生服務能力,取得良好社會效應。
華為在技術水平、研發水平及創新水平等方面均擁有業界標桿地位,尤其在智慧城市、基礎網絡、統一通信與協作、云計算與數據中心和行業應用等領域,都具備業內領先優勢。
平安的優勢在應用與數據,而華為的天然優勢在ICT基礎設施。平安集團可以把涉及智慧城市的智能應用部署在華為云上,開拓智慧城市市場,從而推動建設興業、惠民、善政的智慧城市。
平安和華為攜手,還有另一個重量級玩家——騰訊。就在12月初,華為、平安、騰訊“深企科技三巨頭”組成聯合體,中標鹽田區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項目。這次深企“三巨頭”聯手史無前例。未來3年,這支超強“戰隊”將落地鹽田,打好配合,做到“1+1+1大于3”,聯手開創國內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新模式,助力該區打造國際一流的特色智慧城市樣板。
騰訊的優勢在于產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面向政府、公眾、企業三類對象,打造豐富的智慧化應用。平安智慧城市將結合科技、金融的能力以及在智慧城市領域的建設經驗,結合鹽田海濱特色、世界航運樞紐港、旅游等特色,為鹽田智慧城市建設做出亮點,打造標桿。華為公司則將在ICT基礎設施和數字平臺等方面持續創新,通過“平臺+生態”方式,與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思考華為、平安聯合體中標智慧水務項目的事。
從前面的資料可以看出,這些大佬的思路是,從建設智慧城市的角度切進了智慧水務領域。這其實是與“智慧水務”的起源相吻合的。我們都知道,IBM在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隨后“智慧”的理念就開始滲透進入自然系統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后,“智慧城市”應運而生,而水務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服務,自然衍生出“智慧水務”的范疇。因此,他們進入水務行業,得益于智慧城市的經驗,不完全算“跨界”,更像是“高階玩家”自上而下的“降維打擊”。
總有同行擔心“高階玩家”進入水務行業搶市場、分蛋糕,誠然,論這些“大佬”的資金實力、社會影響力、資源調配能力,哪怕是水務行業的龍頭企業也難以望其項背。不過,若論“深耕細作”,對行業的精細觀察,對資產的運營能力,對細分領域的認知和理解,業內人士還是有充分的優勢。
他們眼中的水務行業,是棋盤上的一顆棋子;而我們眼中的水務行業,是我們日思夜想的全部啊。水務行業只占他們商業版圖里很小的一部分,是布局的其中一環,不是終點,也不是生死攸關的飯碗,更多的是想借“這個途徑點”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和社會效應。因此,要用平和的心態去看待,既不能過分惶恐,也不能過分驕傲。該合作就時就攜手共贏,該競爭時就刀光劍影。行業有行業的生命周期,企業也在一浪又一浪的潮水拍打中起起伏伏,掙扎著活下去。
再換個角度探討,他們能做到“降維打擊”,為什么水務人不能做到“升維思考”呢?當你還在執著于談論系統如何做到“精準加藥、節能降耗”的時候,別人已經在聊“水務大數據與金融體系的關聯”了。如果一個地區智慧水務的發展,能與城市的資源稟賦相結合,融入城市智慧轉型升級的未來規劃當中,那么當地智慧水務的建設一定又是另一番圖景。這就要求掌舵者洞察產業的現狀與未來,理解宏觀大環境與行業之間的互動趨勢,才能看清“眼花繚亂”操作背后的本質,把握住水務行業發展的關鍵契機。
小編就發散到這里。關于本項目更多的“內幕”,還是留給獨具慧眼的讀者朋友們吧,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