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國際機場主體及其配套工程將于6月底竣工驗收,9月底前通航。記者從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員會了解到,大興國際機場外圍配套在建工程超過20項,確保新機場通航必要工程,都將于9月底前與機場同步投入使用。
近日,市發改委基礎處處長來現余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詳細介紹大興機場配套設施建設情況。來現余說,新機場開工建設以來,經過四年多的時間,在北京南部與河北相接的這一片廣袤的農田中,經過成千上萬建設者的拼搏,經過國家以及兩省市的相關部門、相關多個單位共同努力,從無到有,通過配套建設現代化的基礎設施,未來,大興國際機場及臨空經濟區將像一個璀璨明珠一樣,牢牢地鑲嵌在京津冀城市群當中。
南水北調大興支線年內主體完工,未來雙路供水
來現余介紹,在大興機場供水上,北京河北兩地合作,實現了雙路供水。“北面跟北京的南水北調的南干渠連接,南面從河北的廊涿干渠也接進來,這樣確保新機場未來同時有雙路供給,提高供水安全性。”來現余說。
據介紹,南水北調大興支線工程主要包括南干渠與廊涿干渠連通管線以及新機場水廠連接線,連通管線全長約46公里。這個項目是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連通北京市南干渠與河北省廊涿干渠,為新機場水廠提供雙水源保障。
來現余說,這也是兩省市南水北調工程的互聯互通,打通南水北調中線水源第二進京通道,進一步發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效益。

南水北調大興支線線位圖
據介紹,在大興國際機場供水項目建設過程中,注重新管材使用,為保障工程長效運行,項目使用的管徑1200毫米管材主要為球墨鑄鐵管,與普通鋼管、鐵管相比新管材具有強度高、耐腐蝕、壽命長等特點。來現余說,這是目前國際上大城市普遍采用的長壽命、高質量保證水質的管材,可以使用幾十年。
供電也是雙路保障。
大興機場有4條配套管廊,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公路綜合管廊北起南四環公益東橋,南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圍界與內部管廊相接,是連接北京市區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重要市政通道,未來納入電力、電信、供水等管線,主要為機場及北京南部地區提供市政能源供給保障。
此外還有永興河北路、大禮路、青禮路舊線等綜合管廊,呈兩橫一縱格局,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雙路電力保障及主要市政能源保障通道。

沿線預留出水口,服務城南地區發展
據介紹,為了同時統籌區域發展,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供水干線工程預留5處分水口,遠期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水廠建成后,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供水干線具備向大興新城供水條件。
“我們做的是前瞻性規劃,大興機場水廠的供水服務范圍,既包括新機場、員工區,將來也能夠兼顧服務周邊城鎮鄉村。包括市政設施、市政管廊,實際上都已經前瞻性地為未來區域發展預留條件。”來現余說,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高速綜合管廊及南水北調大興支線建設中為城南地區預留市政能源出口,在滿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需求的同時,兼顧服務區域需求。
北京目前正在實施新一輪城南行動計劃,未來還將打造臨空經濟區。來現余表示,在新機場配套路網的建設中,搭建路網骨架,織補城市路網。通過永興河北路、大禮路和青禮路舊線等項目的實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臨空經濟區的交通聯系。
改造永興河,打造生態走廊
來現余說,大興國際機場兩河懷抱,南邊是永定河,北邊是永興河。為了建設新機場,北京和河北統籌協調,共同治理永定河,改造建設永興河,保障新機場能夠防御百年一遇洪水,并在兩條河流兩岸實施綠化,打造生態走廊。

永興河(北京段)綠化景觀工程示意圖
永興河北京段的綠化景觀工程,西起京開高速路下游1.64公里處,終點至北京市界,長度約11.4公里,總面積約2535畝。通過河道治理和兩岸綠化景觀工程的建設,形成了一條約11公里長,100米寬林水共融的生態走廊,服務大興國際機場及臨空經濟區。
除此之外,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公路也建設了綠色通道,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外側及高速與京雄城際鐵路、軌道交通新機場線三條交通干線并行段的夾縫空間,全部進行高品質綠化,總面積約8200畝,形成了約30公里長,300米寬的綠色通道,實現“穿過森林去機場”。

走廊集中布置,節約建設用地近600畝
來現余說,在編制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規劃方案之初,就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經驗,統籌考慮未來城南地區及京津冀區域發展,提出了“五縱兩橫”集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于一體的綜合交通方案。
2014年,外圍配套基礎設施與機場同步啟動建設過程中,同步實施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在機場建設范圍內的共構工程。
“我們在國內首次將高速、軌道交通、公路、地下綜合管廊以及鐵路等五種不同交通方式在100米寬、近8公里長的空間內集中布置,打造綜合交通走廊,其中最上層為新機場高速公路、中層為新機場軌道交通線、地面為團河路,地下為綜合管廊,西側為京雄城際鐵路,形成了五線共走廊、共運行的壯觀場景。”來現余說,在管廊建設過程中,將高壓電力、通信等架空線納入地下綜合管廊。
如果不建設綜合管廊,就需要在兩側建設架空高壓線,嚴重擠占周邊空間,各類管線需占用道路及兩側地下空間共計46米,建設綜合管廊后,管廊及剩余直埋管線僅需占用20米寬道路,可節約56%地下空間,同時釋放大量高壓走廊占用的地上空間。
據估算,通過走廊集中布置的形式,節約建設用地近600畝。

大量應用新技術、新材料
在新機場的配套項目中,使用了很多新技術。
“在軌道交通燕房線無人駕駛系統成功運用的基礎上,軌道交通新機場線進一步應用并優化了全自動駕駛技術,在北京首次采用市域D型車,最高時速可達160公里,列車可自動喚醒、自檢、休眠,實現正線、車輛段全自動運行。”來現余說。
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實現三線四橋同步轉體,刷新國內大跨度橋梁集群式轉體施工新紀錄。
新機場高速公路、軌道交通新機場線、團河路先后上跨京滬鐵路、下穿京滬高鐵,需要統籌實施三個項目四座橋梁在150米長、120米寬的狹窄范圍內利用凌晨90分鐘的鐵路運輸“空窗期”同步完成集群式轉體。四座橋梁結構在“水立方”大小的空間里完成“乾坤大挪移”,開創了國內大跨度橋梁集群式上跨鐵路轉體施工的先河。

三線四橋轉體照片
除此之外,大范圍采用融冰雪路面技術,在國內尚屬首例。來現余說,大興機場高速全線23公里橋梁面層采用了融冰雪材料,可以把路面結冰點降到零下12℃左右,改善冰雪天氣對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影響,最大程度保障車輛通行安全,同時也大大減少了常規融雪劑材料的使用,減少了對環境和橋梁結構的破壞。
將周邊節點城市納入環首都“1小時交通圈”
來現余表示,新機場保障項目的建設既服務保障機場,也支撐了區域發展。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和成果,外圍基礎設施建設在服務機場的同時,加強了區域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合作共享,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
“這些項目的實施,為市民提供了多種快速的交通出行方式,通過城際鐵路、高速公路、軌道交通,都可以快捷地通達新機場。這些道路連接了多個重點區域和城市,通過骨干交通網絡建設,進一步加強北京市中心城、北京市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天津、保定、廊坊的交通聯系。”來現余說。
在他看來,通過與首都大外環高速、京開高速(河北段)、京雄城際(河北段)等區域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等骨干交通相連接,實現大興國際機場旅客1小時通達天津、保定、廊坊等城市,可以將周邊節點城市納入環首都“1小時交通圈”,促進京津冀城市群發展要素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