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22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今天(22日)是第二十七屆“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二屆“中國水周”的第一天。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我國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累計虧空1800億立方米左右,力爭到2035年全面實現華北地下水采補平衡。
魏山忠在會上表示,“十三五”以來,全國用水總量基本保持平穩,每年控制在6100億立方米以內。華北地區是我國缺水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由于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地區的用水量大大超過了水資源承載能力,地下水開采量由每年200億立方米左右增加到2017年的363億立方米。魏山忠表示:“我們估算,目前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累計虧空1800億立方米左右,超采的面積達到了18萬平方公里,有的已經取了深層的存壓水、高氟水,對人的健康產生了影響,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
為解決華北地下水超采問題,最近水利部聯合有關部門印發了《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治理措施概括為“一減、一增”。“一減”就是減少用水量,通過繼續節水和調整結構實現;“一增”就是增加水量,來自南水北調、周邊外來的調水。魏山忠指出,《行動方案》明確了治理的目標,“目標是到2022年,京津冀地區在正常來水情況下,做到年均壓采地下水25-26億立方米,現狀超采量壓減率70%左右,讓2/3的地區做到采補平衡。到2035年,全面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超采虧空水量逐步填補。”
水利部表示,從去年開始,選擇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進行試點生態補水工作,共輸入8億多立方米的水,形成了約46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積,補充效果明顯。日前,又向白洋淀、北京進行了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