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未來7年我省將“再造都江堰”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2-14  來源:四川日報  瀏覽次數:316
 


有著2200多年水利建設歷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資料圖片)記者 吳傳明 攝


位于敘永縣觀興鎮的倒流河水庫。李欣 攝(視覺四川)

行動的延續

從“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行動強調開源,到如今著力跨區域調水、開源節流并舉

新的目標

到2025年底,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300億立方米以內,新增有效灌面1000萬畝

聚焦

今年1月初,我省印發《“再造都江堰”水利大提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確定今后一段時間我省水利行業行動規劃和路徑。

8年前,我省曾啟動實施“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行動,如今,我省又提“再造都江堰”,這是為何?《方案》中的新目標,又該如何實現?帶著疑問,記者走訪了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及專家。

為何“再造都江堰”:

區域性、階段性缺水依然明顯,必須節流開源并舉

2011年,我省集中啟動“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建設行動,至2017年基本完成時,全省累計新增灌溉面積1060萬畝,農田灌溉水的實際使用率從42.2%提高到44.6%。

建設取得一定成效,為何我省還要實施“再造都江堰”行動?

“短板和弱項還很多。”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坦言,通過多年建設,四川已是名副其實的水利大省,但時空分布不均衡導致的區域性、階段性缺水問題依然明顯。

橫向看,全省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只占水資源總量的13%,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耕地有效灌溉率、人均有效灌面也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自身看,我省已規劃的引水補水生態水網中,目前只有部分建成。即便是已建成的水源工程中,還有600多萬畝灌面未配套。這對于人口、產業和城市高度集中在岷江、沱江中下游的四川而言,非常不利。

省水文部門測算,我省岷江、沱江和嘉陵江三大流域用水總量達到217億立方米,占全省用水總量的八成以上。更為嚴峻的是,若保持現有的用水增幅,到2035年,全省供水缺口將高達84億立方米,相當于84座大型水庫的蓄水量。

短板不僅指向工程建設,還有全省的建設思路與用水管水技術、制度。“本身就缺水,用水效率還不高。”省水利廳規劃計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多年來,四川水利行業一直以開源為主,而從技術和制度層面來倒逼節流著力不多,效果也不明顯。

“這也是‘再造都江堰’行動的核心內容之一。本次行動是‘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的延續與擴展,不僅要繼續解決上次行動未補齊的短板,還要進一步強調節流,著力提高用水效率。”省水利廳建管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方案》提到,到2025年底,全省用水總量將控制在300億立方米以內。同時,在2017年底基礎上,新增供水能力40億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1000萬畝。

如何“再造都江堰”:

“五橫六縱”跨區域調水,聚焦用水過程提升節水意識

《方案》中提出的目標與計劃,如何實現?

省水利廳建管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首先是跨區域調水,改變“地表水”,即構建“五橫六縱”引水補水生態水網,“這也是‘再造都江堰’的根本。”

“五橫”是指都江堰供水區、玉溪河供水區等5個“西水東引”工程,“六縱”是指升鐘水庫供水區、亭子口水庫供水區等6個“南水北補”工程。“五橫六縱”供水區涉及19個市(州)的104個縣(市、區)。

這樣的規劃,依據何在?省水利廳水資源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多年的監測表明,我省水資源富集區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和川南,“多是地表水,但當地的水資源使用量并不多。”統計表明,甘孜、阿壩、攀枝花三市州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是全省平均值的五倍以上,而人均用水總量較低。

其次,是聚焦用水過程。“要采取各種手段,提升用戶的節水意識和節水能力,提高用水效率。”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初步規劃,到2025年,我省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22%。

下降的重點鎖定在用水大戶農業領域。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多年來,我省農業用水占全社會總用水量的六成左右,“如果我省農業用水效率能夠達到東部省份的現階段水平,實現前述目標并不是難事。”

確保“再造都江堰”:

兩大引水工程改變格局,多項改革推動用水灌水市場化

實現“再造都江堰”,建設和改革是重要支撐。

建設方面,根據規劃,2025年底前,我省陸續完成都江堰、玉溪河、武引一期灌區、升鐘水庫灌區一期、大橋水庫灌區一期5處大型灌區渠系配套與節水改造,完工后,僅節水灌面就可增加400萬畝。

建設的重中之重,是引大濟岷、長征渠兩大跨區域補水調水工程——預計將在2025年底前開工建設。目前,兩大工程的前期技術勘察已經啟動。

“從長遠看,這兩大引水工程將直接改變四川的水資源分布與使用格局。”省水利廳規劃計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引大濟岷、長征渠是全省“五橫六縱”引水補水生態網中關鍵的兩環。兩大工程將在川內形成西水東引、北水南補的水資源配置體系,有效調節水資源時空分布,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保障。

同時,改革仍是今后7年我省水利系統的“主旋律”。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提到,今后我省將圍繞用水、管水打出組合拳,“‘軟’‘硬’兩手抓,通過節水改造和水價改革,來提升農業用水效率。”

水價改革是關鍵。今年我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進入全面鋪開階段,水資源稅征收體系也將全面建成。“此前的試點效果很好。”前述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起,我省逐步試點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監測表明,試點區域用水量下降幅度普遍在10%以上。

管水同樣向市場化靠攏。省農水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開始,我省將在完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確權頒證的基礎上,全面推行公益性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以受益戶出資或財政出資的方式購買公共服務,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競爭參與公益性水利工程管護。(記者 王成棟)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