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深做實水利脫貧攻堅,補強水利基礎設施短板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突出革命老區和深度貧困地區,從嚴從實、深入開展“四查四改”工作,持續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實施水利扶貧三年行動。精心組織實施《安徽省水利扶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優先安排貧困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農村飲水、重大水利工程、災后薄弱環節治理、水土保持等水利項目建設,認真謀劃儲備一批貧困地區水利項目,確保國家級貧困縣中央水利發展資金投入增幅不低于我省中央水利發展資金總體增幅,對革命老區列入國家和省級投資計劃的項目,省級補助資金提高10%以上,夯實貧困地區水利基礎設施,促進貧困地區增產增收。
突出抓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進一步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水質達標率和供水保證率。實施《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區飲水安全規劃》,實現淮河行蓄洪區現狀農村居民自來水入戶。緊盯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防止因制水工藝、水源條件、貧困戶搬遷等因素造成貧困戶飲水安全問題出現反復。因地制宜采取水源置換、水質凈化處理等措施,力爭解決260個行政村87萬人飲水型氟超標問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管理機制建設,通過3~5年的努力,建立城鄉統籌、設施完備的供水工程體系,責任明確、分工協作的監管責任機制,管理專業、運行規范的工程管理機制,合理補貼、有效扶持的政策保障機制,保障工程長期安全穩定運行。
加快推進災后水利薄弱環節建設性治理。基本完成規劃內青弋江、滁河、裕溪河和皖河等主要支流治理建設任務,啟動大沙河、杭埠河等后續主要支流治理項目建設,開工建設30座重點易澇地區排澇泵站、50個中小河流治理、390座小型水庫加固項目和23個縣區基層防汛預警體系建設。
著力實施大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推進落實“十三五”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規劃,全面完成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實施淠史杭、茨淮新河、駟馬山等6個大型灌區和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啟動全省大型灌區現代化改造前期工作,持續推進淠史杭灌區現代化改造試點。
扎實做好水利定點扶貧工作。認真履行定點幫扶潁上縣牽頭職責,繼續發揮行業優勢,不斷改善水利基礎設施條件。各市縣水利(水務)局和廳直單位要按照有關要求,深入推進“單位包村、干部包戶”工作,壓實結對幫扶責任,落實落細各項幫扶措施,助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提升幫扶實效。
推深做實水利穩投資,加快推進重大工程建設
搶抓中央謀劃實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的有利機遇,積極爭取我省更多的工程列入國家項目庫,今年力爭省以上項目計劃落實和完成投資雙超200億元以上。
加快推進進一步治淮工程。加快淮河行蓄洪區調整建設等治淮工程前期工作,開工建設懷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工程、洪汝河治理和淮干王家壩~臨淮崗、正陽關~峽山口段行蓄洪區調整建設工程,全力推動淮河行蓄洪區居民遷建工作,基本完成淮干一般堤防加固、淮干蚌埠~浮山段行蓄洪區調整建設等主體工程建設,完成西淝河等沿淮洼地應急治理工程掃尾驗收。
加快推進長江干支流整治。加大長江干支流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力度,力爭開工建設長江干流蕪湖、安慶河段治理工程、長江銅陵河段綜合治理工程和華陽河蓄洪區建設工程,全面加快長江馬鞍山河段二期整治工程建設,全面推進巢湖環湖防洪治理工程建設,加快完成長江崩岸治理工程掃尾驗收。
加快推進重大水源及引調水工程建設。統籌推進駟馬山滁河四級站干渠、江巷水庫灌區、淮北平原水系連通等重點工程前期工作,全面開工建設牛嶺水庫和港口灣水庫灌區工程,指導引江濟淮工程加快建設,完成淮水北調工程竣工驗收,加快下滸山水庫、月潭水庫和江巷水庫工程掃尾。
推深做實水生態水環境保護,促進水清岸綠景美
加強水資源管理保護。深化水資源雙控行動,狠抓“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全省2019年用水總量控制在25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8年分別降低5.6%、4.2%以上。全面落實規劃水資源論證制度和行政區域用水計劃管理要求,完成滁河、水陽江、青弋江等重要跨市河流水量分配。加強地下水保護,開展地下水水資源費差別化標準制定工作,實施超采區綜合治理,推進地下水壓采和淮水北調受水區地下水置換工作。嚴格取水許可審批和事中事后監管,開展取水口核查整治專項行動,依法分類處置無證取水行為。總結潁河試點經驗,擴大在渦河、淠河、澮河開展生態流量試點,進一步探索建立生態流量(水量)保障機制。
大力推進節水行動。著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及時制定《國家節水行動方案》省級實施方案,完成15個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建成40個省級節水型企業。加快推進分行業節水,完成《安徽省行業用水定額》修訂并頒布實施,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4。積極探索推進合同節水、水權登記試點工作。開展水利行業節水機關建設,獨立辦公的17個廳直單位帶頭全部建成節水型機關。
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00平方公里,重點預防保護面積600平方公里,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10條。落實最嚴格水土保持監管要求,實現省內在建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全覆蓋。實施水利部布置的長江經濟帶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專項行動,依法依規從嚴查處違法行為,堅決遏制人為水土流失。強化水土流失動態監測,開展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和消長分析評價工作,提升水土保持監測與信息化水平。加強水土保持規劃編制和實施工作,3月底前完成全國水土保持規劃實施情況省級自評報告上報工作。
推深做實河湖管理保護,持續改善河湖面貌
加強河湖空間管控。扎實推進河湖管理五大專項行動,持續鞏固固體廢物排查、垃圾圍壩整治、河湖采砂等專項整治行動成果,5月底前基本完成“四亂”點位的清理整治并銷號,年底前基本完成長江干流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有關任務,對可能存在重大防洪影響的60個項目,逐一進行防洪影響論證審查。全面加強重點河湖劃界工作,夯實河湖空間管控的基礎。強化規劃約束,積極推進淮河、巢湖、新安江岸線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編制。持續推進摸清家底、理清責任“雙清”工作。適時公布第二批湖泊保護名錄。
加強河湖采砂管理。實施《貫徹安徽省環境整治“五個一”行動治理非法采砂實施方案》《淮河非法采砂治理行動方案(2018-2019年)》等方案,組織開展“藍盾2019”“清江清河”等專項打擊行動,始終保持對非法采砂高壓嚴打態勢。針對長江、淮河黑惡勢力非法采砂違法犯罪活動,積極配合公安機關開展為期一年的724專項打擊行動。加強采砂船只管控,力爭汛前取締淮河非法采砂船只,推動長江非法采砂船只取締工作。堅持生態優先,進一步規范內河河道采砂規劃編制工作,加強內河河道采砂管理。
加強河湖執法工作。認真實施《安徽省河湖執法工作方案(2018-2020年》,進一步完善河湖執法監管體系,推進執法檢查常態化規范化,加大河湖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落實重大水事違法案件掛牌督辦制度,確保到今年底歷年積累案件和年度立案案件整改落實率達到90%以上。
推深做實水旱災害防御,確保防洪供水安全
扎實做好水旱災害防御準備。及早開展汛前檢查,全面落實水旱災害防御責任,檢修監測預警設施,開展防洪排澇抗旱工程隱患排查,突出抓好水庫安全度汛、山洪災害防御、河道防洪三大防洪風險隱患排查,對發現的風險隱患,逐項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責任,明確整改標準,逐一對賬銷號,確保汛前完成整改任務。抓緊修復水毀災損工程,加快開口子工程建設進度,確保汛前恢復防洪抗旱功能。圍繞防汛搶險、人員轉移避險兩項重點任務,全面修訂完善小型水庫、村級山洪災害防御、中小河流預案,汛前完成預案修編并納入省級預案庫。
全力做好水旱災害防御工作。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實時掌握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工情、險情,加強與相關部門的信息溝通和會商研判,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嚴格執行工作指揮令、工程調度令、人員轉移令,確保應對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綜合運用攔、蓄、泄、分、排和引、提、調等措施,科學調度大中型水庫、控制性水閘等各類骨干水利工程,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綜合減災效益,保障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
加強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建設。建立完善防洪工程信息庫,及時動態更新數據,汛前基本完成水庫、山洪災害信息庫建設。持續推進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建設,完成1個市和6個縣山洪災害防治監測預警系統鞏固提升、3個縣重點山洪溝防洪治理和36個縣級群測群防體系建設,汛前完成山洪災害防御省、市、縣三級通用平臺。啟動中小型水庫雨水情自動測報系統建設。
推深做實工程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工程效益
狠抓工程運行管理。加強水庫、水閘、堤防等水工程日常管理,保障工程安全運行。強化水庫大壩安全隱患排查處置工作,落實水庫、水閘安全鑒定和堤防安全評價制度,完成磨子潭水庫、大寺閘、闞疃閘等安全鑒定和佛子嶺、梅山水庫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及自動化系統更新改造,完成大別山水庫群聯合調度規程編制和報批工作。加快水工程確權劃界,全面完成長江、淮河干流管理范圍劃界立樁工作。選擇條件較好的水管單位開展工程標準化管理試點工作,推進水利管理現代化建設。充分運用云計算、大數據、遙感等信息技術,提升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
狠抓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緊盯水利建設各個環節,加強全過程監管,制定全省水利工程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有序推進質量提升行動。嚴格落實工程建設質量終身責任制,加強事中事后檢查,加大質量巡查抽檢力度,以質量行為監管和關鍵部位、關鍵環節實體質量控制為抓手,努力實現重點工程建設重點環節監管全覆蓋。嚴格落實在建水利工程度汛措施,確保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扎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保持水利安全生產良好平穩態勢。
狠抓水利建設市場規范。積極推行招標示范文本的執行,從源頭防范低價中標問^pB強化招標行政監督,積極推進水利工程招標電子化交易系統建設。修訂完善誠信體系建設管理制度,擴大市場主體信用監管范圍,動態管理設計、施工、監理等各類市場主體信用等級,加大對市場主體、個人從業行為的動態監管和處罰力度,加強施工現場關鍵崗位人員管理,促進市場主體自律規范,維護水利建設市場良好秩序。構建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綜合信息系統,促進建設項目管理規范化、陽光化和信息化。
推深做實體制機制創新,激發行業發展活力
深入推進河長制湖長制。貫徹水利部《關于推動河長制從“有名”到“有實”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落實河長湖長巡河、暗訪督查、信息共享和問題處置反饋等制度,建立健全河湖日常巡查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發揮河長制湖長制制度優勢,加強統籌協調,充分調動各地、各成員單位、社會各界的力量,進一步強化跨地區跨行業聯防聯控,大力推進河湖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推進河湖長制見行動、見成效,促進河湖面貌根本改善。加快推動河湖長制決策支持系統二期工程建設,全面出臺“一湖一策”實施方案,夯實河湖長履職基礎支撐。
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積極推進投資審批項目改革,優化報建項目審批流程。創新監管方式方法,進一步健全“雙隨機一公開”制度,整合抽查事項和流程。優化服務管理,持續開展“減證便民”整治申請材料多專項行動。推進“互聯網+水利政務服務”,最大限度為群眾提供便捷服務。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工作,持續優化“四最”營商環境。
建立健全行業監管體制機制。明確水利監管的職責機構和人員編制,建立統一領導、全面覆蓋、分級負責、協調聯動的監管隊伍。省水利廳將成立水利督查工作領導小組,對督查工作實行統一領導,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監督處,有關處室根據職責分工負責相關重點業務督查。強化部分廳直單位監管職能,按照廳統一部署,配合開展督查工作。各地也要建立督查隊伍,形成完整統一、上下聯動的督查體系。建立完善水利監管規章制度,確保監管隊伍履職盡責。加強水利監管正面引導和負面警示,營造全行業重視監管、支持監管、配合監管的良好氛圍。
統籌推進其他改革工作。建立完善水利工程建設監管體系,分級分類落實責任,推動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法人專業化建設。積極推進代建、工程總承包EPC等建管模式,每個地級市要選取1~2個項目開展工程總承包試點,鼓勵開展工程全過程咨詢。擴大河湖管理體制機制創新試點范圍。深化與省國開行、農發行等簽約金融機構合作,引導金融機構支持水利。鼓勵社會資本通過PPP模式參與水利建設。有序穩妥做好機構改革過程中職能劃轉和工作對接,確保工作不斷。
推深做實行業能力建設,增強改革發展動力
加強水法治建設。積極配合省人大做好《安徽省淠史杭灌區管理條例》立法工作,爭取年內出臺。根據上位法修訂和機構改革部門職能調整情況,加強立法修法工作研究,做好地方性水法規的立改廢工作。強化執法能力建設,依法加強行業監管。推進水利行業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聚焦河道采砂、水利建設等重點領域,深挖細查移送涉黑涉惡線索,堅決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凈化水利改革發展環境。
強化水利科技創新。針對巢湖生態保護、河長制等水利熱點、難點問題,組織開展“巢湖流域污染綜合管控方案與城湖共生模式構建”“河湖管理監測與評價技術研究”等國家重大水專項和省水利科技課題研究。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國內外水利先進實用技術。加強水利行業標準化建設。積極開展水利科普和科技交流。
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加強對全省水利信息化指導和管理,加快推進省級共享平臺項目建設,制定數據資源整合相關規范和共享使用辦法。建立水利核心數據庫,建成水利一張圖和一體化應用門戶,啟動建設異地容災備份中心。補充建設一批水利工程視頻監控站點,繼續完善水利工程視頻監控系統。推進信息化與水利業務深度融合,加快水利信息監測、監視、監控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增強水利信息收集、分析處理和智慧應用能力。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貫徹落實省委《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加強人才引進工作。用好“三支一扶”、職稱評聘“雙定向”、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等面向基層單位政策措施,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開展水利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和職業技能競賽,促進技能人才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