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指出,“量化賦權”是破解農村供水工程特別是小型工程管理難題的良方。各地要立足當地實際,以政府為主導,加大行政推動力度,通過“量化賦權”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具有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特色的不同類型管理模式,真正做到工程產權明晰、管護主體落實、監管責任到位、維護機制健全,確保供水工程持續運行和效益充分發揮。
《通知》明確,要根據工程規模和投資構成,厘清國家、集體、社會法人及個人資金比例,明確產權歸屬,做到“精準確權”;在做好竣工驗收、審計決算的基礎上,對工程進行清產核資、資產評估和產權量化分析,做到“合理量權”;在確保工程產權和公益屬性不變的前提下,精準施策推行承包、租賃、拍賣、托管、股份合作和用水協會等管理方式,做到“有效賦權”;加大政策扶持、行業監管和技術指導力度,建立工程經營管理獎懲和退出制度,健全建后運行長效機制,搞活經營權,盤活供水資產,做到“充分活權”,力爭2019年全面完成供水工程“量化賦權”改革工作任務。
《通知》要求,各地要充分借鑒陜南三市“量化賦權”試點成果,在充分調研和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以單個工程為單元,以明晰產權和賦權釋能為核心,以“確權、量權、賦權、活權”為重點,按照“一處工程一個方案”的原則,廣泛吸納各方力量參與,穩妥深入推進改革各項工作。同時,要維護大局穩定,把握政策界限,加強指導服務,及時剖析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問題,有效破解管理權責模糊、主體缺位、運行困難等頑疾,確保“量化賦權”改革工作取得實效,村鎮供水工程良性健康運營,廣大農村群眾長久受益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