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咸豐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成擺設
圖為水利設施銹跡斑斑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佘惠 通訊員涂赟濤 聞康)昨晚,湖北常態化電視問政專欄《黨風政風前哨》本月第一期推出,曝光恩施州咸豐縣水利灌溉設施工程成擺設、5年沒有發揮應有效益的問題。
5年未見噴水
咸豐縣是2012年度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重點縣,獲批項目總投資達2600.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建設補助專項資金1500萬元,省級配套資金800萬元;受益區域是黃金洞鄉、清坪鎮的10個村莊。項目早在2013年7月就宣告完工了,至今已經過去整整五年。
圖為水利設施銹跡斑斑
項目規劃的受益區域的村民們向記者反映,五年來,他們根本沒受益,莊稼年年在減產。咸豐縣黃金洞鄉金洞寺村、馬柳溪村的村民們說,他們只是在項目驗收時,看到田間的噴頭噴過水。那以后,五年里,就再也沒見過噴水了。
當年,撥給青坪鎮太平壩村的項目資金達400多萬元。這個村的村民也說,這五年都沒見過噴水。
設備銹蝕嚴重
眼下正是水稻灌漿時節,稻子只有喝足水,才能有個好收成。可稻田干枯,裂開的口子足有三十公分深。望著大片皸裂的田地,村民們心痛不已。為了不至于絕收,他們不得不自己掏錢,拉管子,租設備,緩解一下灌溉問題。
在村民指引下,在一片亂草中,記者找到小農水項目的分水閥。分水閥銹蝕嚴重,底部陷入長滿青苔的泥土。一個用于排污的分水閥閥井,被厚厚的野草層覆蓋。村民們撥開野草,合力抬起井蓋。井里的閥門已是銹跡斑斑。村民們使勁扭動閥門,沒有一滴水流出來。田間地頭的分水閘井,常年沒有使用,長滿荒草,堆滿垃圾。田地里,橫七豎八,是一根根用于噴灌的水泥管,大多數沒有了噴頭。
村民們說,國家投錢建灌溉工程,5年來,不但沒讓他們受益,反而給他們種地帶來麻煩。施工不規范,田里的管道埋得比較淺,妨礙他們正常耕作、灌溉。按項目施工規范的要求,田里埋管道要低于田面80公分。實際情況是,太平壩村田里有很多管道裸露在田面上。五年來,村民們多次向鄉里,鎮里,向水利部門反映這些問題,卻都沒有結果。
管網不見修復
為什么國家投資兩千多萬的民生工程不能發揮效益?咸豐縣清坪鎮太平壩村村委會原書記肖書記解釋,項目2013年建成后,2014年9月,就遭遇當地50年一遇的洪水,把整個管網都沖毀了。
那為什么相關部門不及時維修,讓工程盡快恢復使用,發揮效益呢?咸豐縣清坪鎮水利管理站工作人員姜尚靜說:“如果按照原標準來恢復的話,那投資太大了,所以當時只花了一點點的錢,把主管網接通了。”
2014年的洪災使工程管網嚴重損毀,至今無法正常使用。咸豐縣水利局是如何負起監管責任的呢?對此,咸豐縣水利局原局長顏克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個項目我覺得老百姓是受益的,我經常去看,都正常,不存在老百姓說沒有水,應該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