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 近期氣溫升高,為防止海河水草蔓延,海河管理部門出動船只清除水草,保障“母親河”清潔干凈。記者從市水務局獲悉,《天津市水資源統籌利用與保護規劃》已編制完成并經市政府批復,今后五年本市計劃投入159億元,通過實施調水、蓄水、排水、節水、清水、活水六大工程開展水環境治理,助力生態宜居現代化天津建設。
實施調水工程,用好外調水源。今年以來,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前提下,市水務部門積極爭取外調水用于生態補水,先后通過引江、引灤為海河等重點河道、水庫、濕地實施生態補水3.9億立方米。推進于橋水庫綜合治理、王慶坨水庫建設、北大港水庫功能提升,構建引灤、引江中線、引江東線“三水共用”,于橋、王慶坨、北大港、爾王莊、北塘“五庫聯調”保障城市供水。
實施蓄水工程,用足雨洪資源。市水務部門準確把握排蓄均衡原則,科學調度雨洪資源,去年累計存蓄上游及本地雨水8.7億立方米,今年初全市地表水存蓄量達到13億立方米,有力保證了抗旱春播灌溉用水。此外,積極提升河道、濕地、蓄滯洪區蓄水能力,目前寶坻區依托黃莊洼蓄滯洪區,建成蓄水能力4800萬立方米的黃莊洼水庫;武清區推動大黃堡水庫建設,未來將為改善大黃堡濕地環境儲備水源。
實施排水工程,推進雨污分流。從去年開始,市水務部門科學調整城市排瀝方案,通過合理調度,利用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雨瀝水,確保中小雨不入河道,減輕排瀝對城市水環境造成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推進中心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啟動先鋒河、新開河兩座地下調蓄池建設,逐步解決困擾市區多年的雨污合流問題。
實施節水工程,用活再生水源。按照新的地方標準推進本市110座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目前已提標改造完成105座,出水水質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準Ⅳ類水平。完善連接污水處理廠和河道濕地調水線路,把提標后的再生水調入獨流減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等重點河道及團泊、北大港、七里海等濕地,改善生態環境。
實施清水工程,系統治理河湖。去年以來,針對中心城區河道藻類大量聚集,市水務部門綜合實施曝氣增氧、生態浮床、生物制劑、生態補水、人工打撈等舉措,顯著改善河道水環境質量。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區25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透明度、溶解氧、氧化還原電位及氨氮四項指標均達到或優于國家標準。
實施活水工程,水系循環連通。通過推進活水工程建設,建成中心城區水系連通和海河南、北兩大水系循環工程,溝通北部七里海濕地和南部北大港濕地,加強中心城區循環泵站建設,市區水循環由一周提升到3天循環一遍,大大提升水體流動效果,實現水清、水滿、水流動。
通過持續深入治理和管理,全市水環境質量顯著提升。今年1至4月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升至40%,與去年相比提升5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降至30%,與去年相比下降1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