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小麥種植節水增效綠色發展探訪
圖為不久前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專家(中)和小麥中心育種團隊成員查看、分析節水小麥生長特點。 記者 史晟全 趙海江攝
河北省既是小麥主產省份,也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省份,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七分之一,地下水超采嚴重。多年來全省年用水量近60億立方米,超采率高達23%。其中,農業是用水大戶,占全省總用水量的60%左右,而小麥的灌溉用水又占農業總用水量的50%左右。
為減少農業用水對地下水的開采,近年來,河北省多措并舉,探索多種路徑下大力減少小麥的灌溉用水量,小麥生育期只澆一水畝產達千斤在河北省多地出現,小麥少澆水也能獲得穩產高產成為現實。
那么,小麥這一“用水大戶”是如何變身“節水能手”,實現節水增效綠色發展的?就此,記者進行了實地采訪。
持續不斷選育節水小麥品種,已審定49個節水小麥品種
近日,國家小麥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推進暨華北麥區節水品種現場會在石家莊召開。會上,針對華北漏斗區水資源緊缺問題,國家小麥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專家組評選出7個黃淮麥區北片節水性較好的綠色小麥品種。河北省培育的石麥15、石麥22、衡觀35、邢麥7號、邯麥13、冀麥418等6個節水小麥品種入選。這些節水小麥品種在足墑播種、春澆一水條件下,可實現畝產500公斤以上。
農業生產,種子為先。要實現小麥生產節水目標,培育出好的節水小麥品種是關鍵。河北省農業廳副廳長段玲玲介紹,河北省常年播種小麥3400多萬畝,主要依靠抽取地下水灌溉。為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遏制地下水超采,近年來河北省把發展節水小麥作為治理地下水超采的重要舉措,加快培育推廣節水小麥品種。
河北省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節水小麥品種研究,組織農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成立了河北省小麥育種攻關協作組,加強節水小麥種質資源引進、創新和新品種選育。以石家莊市農科院、省農科院旱作所、滄州市農科院為代表的小麥科研團隊,創新小麥節水高產育種方法,大力開展抗旱節水小麥品種選育、試驗、審定與推廣工作。
在育種區域試驗安排中,河北省2003年先設置黑龍港流域節水組,2014年再設置冀中南節水組,從2016年開始將所有試驗區組實行春季限水灌溉,春季澆水控制在兩水以內。在各試點進行抗旱性鑒定的同時,還安排省農科院旱作所做人工模擬干旱棚和田間自然抗旱兩種環境的試驗鑒定,將抗旱鑒定指數高低作為品種是否通過審定的重要依據,審定通過的品種抗旱性必須是中等及其以上。
通過一系列的試驗、鑒定,近年來河北省培育篩選出石麥15、石麥22、衡觀35、輪選103、邢麥7號、邯麥13、冀麥418等49個節水小麥品種,為小麥節水打下了堅實基礎。
政策扶持+示范引導+集成配套技術,讓節水小麥品種快速推廣
“頭水早、二水趕、三水四水緊相連,一直澆到麥開鐮。”這句世代相傳的小麥種植習慣,如今在辛集市馬蘭農場成為歷史。
“過去的品種不耐旱,整個生育期得澆四五遍水。”馬蘭農場負責人武金燚說,“現在好了,有許多節水小麥品種供我們種植,農場周邊近3萬畝麥田都種上了節水小麥,這與政府的引導、扶持密不可分。”
據了解,為加快節水小麥品種的推廣速度,2014年以來,河北省通過政策扶持+示范引導+集成配套技術的方式,逐步擴大節水小麥種植面積。
近年來,河北省優先安排和重點支持小麥節水品種培育和良種擴繁推廣。對審定的節水小麥品種推廣面積達到50萬畝以上、種植面積在全省前10位的品種選育單位和個人給予一次性獎勵。2014至2017年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9.39億元,專項用于節水小麥品種的種植補助,調動了廣大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種植的積極性,促進了節水小麥種植面積的快速擴大。
節水品種必須配套農藝節水技術,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其作用。為此,河北省大力開展以節水小麥品種為核心,農機農藝相結合的節水技術集成推廣。針對冀中南高產麥區、冀北麥區、黑龍港流域麥區3個不同生產類型區,集成推廣不同的綜合節水技術體系。冀中南高產麥區,集成推廣窄行密植、播后鎮壓、澆好拔節水、增施磷鉀肥等為重點的節水高產配套技術;冀北麥區,集成推廣搶茬早播、精細播種、降低播量、澆關鍵水等為重點的節水豐產配套技術;黑龍港流域麥區,集成推廣免耕少耕、機械溝播、化肥深施等為重點的高效管理節水穩產配套技術,確保了節水小麥品種優良種性的充分發揮。
河北省還在9個小麥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縣(市、區)設立節種、節水、節肥、節藥技術攻關田。省級每年安排200個節水小麥品種示范方,市級抓200個示范鄉鎮,縣級抓1000個示范村。層層抓示范,帶動周圍麥田春季澆水減少到不超過兩次,平均畝節水50立方米左右。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4年開始,河北省已累計推廣節水小麥品種73個,推廣面積2200萬畝,地下水超采區節水小麥品種基本全覆蓋。僅節水小麥一項,累計節水24.5億立方米,占河北省全部壓采水目標的30%。
節水、穩產、增效,節水小麥畝均效益增加100元以上
今夏小麥收獲季節,景縣志清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志清滿臉笑容。
去年秋季,高志清動員合作社農民,把3000多畝地中的2200多畝拿來做節水小麥品種示范,今年夏收鄉親們嘗到了甜頭。
“我們種的節水小麥品種,只澆一次水就夠了,一畝能節水50立方米以上,產量還不低,再配上相應的栽培技術,節水節肥,合下來每畝能多賺120元至160元。”高志清說,農民切身感受到采用節水小麥品種帶來的實惠后,紛紛表示今秋擴種節水小麥品種。
采用節水小麥品種可以實現節水、穩產、增效。這不僅是志清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民的體會。段玲玲介紹,河北省農業廳的相關統計數字顯示,近年來,全省種植節水小麥項目區小麥產量穩中有升,部分地塊畝均增產100公斤以上。項目區因使用良種良法配套技術,可節約種子、電費、人工等方面成本約95元,實現節水30%、節肥10%、節藥15%以上。從近三年大范圍推廣種植的效果看,平均畝均經濟效益增加100元以上。實踐證明,通過品種改良和良種良法配套技術,在不影響或少影響作物產量條件下,壓減生育期灌溉用水量,節水小麥能實現節水和高產穩產相統一。
農民嘗到了“種植節水小麥既節水又不減產”的甜頭,繼續種植節水小麥愿望強烈,為今后長期大面積推廣節水小麥良種奠定了基礎。今年秋季,河北省將再安排節水小麥種植面積530萬畝以上。屆時,全省節水小麥種植面積將超過2700萬畝,占全省小麥播種面積的80%。到2020年,全省基本實現節水小麥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