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池項目今年年底完工
開發區凈水廠位于第十一大街與洞庭路交口處,共分四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建于1995年,二期工程建于1999年,目前一二期日產水能力共為15萬噸。三期工程設計產水能力為15萬噸/日,該項目也是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后,新區范圍內規劃建設的首個供水源頭項目。
三期工程主要生產構筑物包括取水泵房、輸水管線、預臭氧接觸池、機械混合配水井、上向流炭吸附澄清池、pH調節池、V型濾池(含濾池設備間)、紫外線消毒間、清水池、吸水井、配水泵房、臭氧設備間、加氯間、加藥間等。目前全力建設的是容量為2萬噸的清水池項目,將力爭在今年年底完工,為2008年供水高峰打下堅實基礎。此外,今年年底還將完成水廠三期構筑物的樁基施工,進口設備、國產設備的招標也在同步進行中。泰達自來水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即將進入冬季施工作業期,但相關部門已做好冬季施工的全方位準備,將在保障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確保工程按照計劃工期穩步推進。目前該項目已簽訂各類合同18項,合同總額近億元。
短流程方案將起到示范作用
隨著開發區用水量的大幅增加,凈水廠供水能力接近飽和。國家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的頒布實施也對開發區凈水廠出水水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源水水質的不確定性,供水安全面臨新的挑戰。
為此,凈水廠三期工程將采用國際先進的“上向流炭吸附反應澄清池——V型砂濾池”以及“紫外消毒”工藝。這項技術可針對開發區夏季高溫高藻、冬季低溫低濁的源水水質特點,去除源水中各類有害有機物和細菌,大幅提高水處理效果和質量,減少運行成本,在我國北方將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此外,總體工藝將采用短流程方案,即預處理+強化常規處理+消毒水質,可達到安全性較高、占地面積小、運行費用低、運行維護簡單的效果。該方案的運用也將成為目前國內已運行水廠中的首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