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德清縣新安鎮種糧大戶沈炳水來到位于大缺郎的承包田,彎腰打開閥門,清澈的“自來水”嘩啦啦地流進了這片600多畝的水田里。
在洛舍東衡村上賈塢區塊的400多畝稻田基地,記者看到,這里新建了一座裝機22KV的泵站和3.5公里的封閉性管道。“村里原來的水稻田灌溉都是土明渠或‘三面光’灌溉,不僅流速慢,途中‘跑、冒、滴、漏’現象非常嚴重,改造成管道灌溉后,相比原來的明渠,能節水30%以上,每年還可節約土地8畝、年增產稻谷1.2萬公斤,效益十分明顯。”東衡村干部介紹說。
2016年, 德清縣水利局投入2300多萬元在洛舍鎮東衡村、新市鎮蔡界村等5個糧食功能區塊,率先啟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對近8000畝農田實施地下管道低壓灌溉,畝均投資約3000元。“由于看得見的效果,這項工作推進速度較快,隨后相繼在新安、禹越、鐘管、雷甸等地鋪開。截至目前,已有1.1萬多畝糧田的管道灌溉系統投入使用,預計到年底可完成1.6萬畝,至明年年底完成2萬畝的總體目標。”德清水利局項目辦負責人陸小仙告訴記者。
在新市鎮蔡界村現代農業園區,經過綜合整理的2500畝農田,一馬平川,園區中道路整潔,綠樹成蔭。村黨總支書記沈炳泉告訴記者, 2016年,該園區將1850畝水田改造為地下管道灌溉,地面上幾乎看不到渠道等灌溉設施,初步實現了“運河糧都,甜園蔡界”的目標。如今,通過引進高效農業產業,園區正朝3A級景區發展,使村莊變美,農業增收,村民生活面貌得到明顯改善。
近年來,德清縣在規劃實施糧食功能區低壓管道灌溉的同時,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將節水灌溉作為農業提質增效的有力抓手,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截至目前,已累計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9萬畝,相繼建成3000畝早園筍噴灌基地、1400畝糧食生產基地、 600畝優質蔬菜基地、 500畝花卉畝木基地、 400畝優質茶園基地等。“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改善全縣農田的灌溉體系,使農業生產條件和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得到明顯改善。同時,將開展農村河塘清淤整治,改善村民生活環境,加快美麗農村建設。”德清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