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試點工業節水
永川區于2004年被批準為全國第二批節水型社會試點區縣,在工業節水方面已進行了3年探索。
據永川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從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以來,永川自創3招打造節水型社會。首先,將屬于建委、市政委等部門的涉水職能都劃入了水務局旗下統籌管理。“現在,從天上降雨、取水、輸水、制水、配水、污水處理、排水直到中水回用的全部工作,都屬于水務局管理。”其次,該區在全市率先實行了超計劃加價收費制度。凡是月用水量超計劃10%、10%—30%和30%以上的城區用水單位,分別按現行水價的1倍、2倍、3倍收取水費。
此外,該區還在機關單位和小區進行節水示范,要求業主和戶主使用節水器材。“偉映帝琴花園小區人均月用水量僅為5.5立方米,比重慶市定額標準低1.1立方米。”
工業水耗形勢嚴峻
“‘十一五’期間,全國工業萬元增加值用水量目標是下降30%以上,這個要求對于擁有眾多老企業的重慶來說,是個挑戰。”重慶市水利局水資源處處長舒金揚說,重慶是老工業基地,鋼材、化工、造紙、發電等工業企業,都是耗水大戶。而這些行業的大部分企業,都是20世紀90年代以前就建成的,其中還有60年代的“老爺爺”。這些企業,盡管產值大,但技術和設備卻相對陳舊,達不到節水的要求。
永川模式全市推廣
“永川的做法對全市甚至整個南方都具有借鑒作用。”舒金揚表示,盡管還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永川的很多做法可以在全市鋪開。永川在實行水耗超計劃加價收費政策的第一年,工業用水就節約了187萬立方米,節水率達到35%。“今后在全市進行推廣,相信效果會讓人驚嘆。”
舒金揚說,重慶市水利局準備在全市建立涉水行政一體化管理體制,將原本分屬于經委和市政委的企業節水改造及城市自來水管網改造都納入水利局職能范圍內,“和永川一樣,只有行政許可統籌,才能達到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