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證直排廢氣被當場查封;廢水溢流,排污口被勒令封堵;未經環保審批擅自生產拒整改,將移交法院強制執行……
全省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專項督查本月啟動以來,這個廣東省級層面組織的最大規模的環保督查席卷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江門、肇慶、清遠、云浮9市。
省環保廳介紹,截至6月15日,在為期兩周的第一輪次的督查中,9個督查組共督查企業644家,檢查發現存在環保問題企業460家,占總檢查企業數的71.4%。各組檢查企業數量(存在問題企業數量)分別為:廣州組62家(49家),深圳組69家(59家),佛山組58家(27家),東莞組74家(60家),中山組85家(46家),江門組96家(82家),肇慶組63家(49家),清遠組75家(62家),云浮組62家(26家)。
被督查地市環保部門高度重視交辦案件,積極調查處理。截至6月15日,共立案155宗,其中,限產停產48宗,查封扣押21宗,移送行政拘留3宗,取締關閉14宗。
近日,記者隨廣州、東莞組督查人員實地采訪督查執法情況。
產污設施電源被環保執法部門查封
現場:
無證排污屢罰不止當場查封
一樓的煙氣直接引到樓頂簡陋的排氣通道,未經任何處理,刺鼻難聞的白色氣體就在空氣中四處飄散。在排放口附近100米左右,就是一棟棟的居民樓。
此情景出現在東莞市炬豐橡膠制品有限公司。其位于寮步鎮鳧山長發工業區,是一家生產橡膠、塑料制品的企業。一走進企業定型、發泡車間,滿地白色粉塵,彌漫的濃烈嗆人氣味撲面而來,記者和督查人員都趕緊戴上口罩。對此,工廠相關負責人不以為然,“我們已經聞習慣了。”
更讓現場督查人員驚訝的是,當他們爬上該車間頂樓想進一步查看廢氣治理設施時,卻找不到任何治理的設備,從車間抽集上來的廢氣堂而皇之地在樓頂直接排放。
督查組副組長朱祖其介紹,橡膠、塑膠生產中定型發泡工序產生的刺激性的揮發性氣體(VOCs)和惡臭氣體,會刺激人體的呼吸系統和眼球粘膜,使人產生不適。此外,該車間油脂、潤滑油等油污泄露排入廠區外圍露天通道的雨水渠。
督查人員查看企業相關環保臺賬時進一步發現,該企業竟然沒有辦理相關環評手續,違反建設項目“三同時”(治污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制度,未建廢氣污染處理設施,就進行生產。
“這屬于無證廢氣直排,建議立案,進行查封扣押”督查人員當場立即通知東莞寮步鎮環保分局執法人員到現場進行進一步調查,并對企業產污設施電源進行查封,強制停止企業的排污行為。
據東莞寮步鎮環保分局局長翟燦輝介紹,他們早在2015年底對該企業進行檢查時,就已經發現該企業相關違法事實,并下達了《責令改正違法行為的決定書》和《行政處罰決定書》,然而,在2016年9月22日和11月27日的后督查中發現,企業雖然已經繳納罰款,但仍未停止產污行為。“我局已向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在督查中,企業環保手續不全且屢罰不改的情況并非孤例。
東莞市萬鼎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位于寮步鎮西溪春大進工業園,督查人員對其進行突擊檢查時,發現該企業正常生產,但卻無法提供環保審批手續和排污許可證,建設項目未經環保審批,擅自開工建設投入生產?,F場發現,雖然廢氣處理設施正產運行,但是收集不完全,存在跑冒現象。
督查人員在查看相關材料發現,早在2015年底,東莞市環保局就對該企業下達行政處罰和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但企業僅交了罰款,沒有嚴格落實改正要求。2016年10月17日,東莞市環保局寮步分局將該案件移交法院排期進行強制執行。
走訪:
私設排污口涉嫌縱容污水排江
黏糊狀的褐色廢渣廢料堆成幾座兩三米高的“小山”,底下滲出股股烏黑的廢液在堆放場四溢,一直流到十米外的廠區圍墻。這個觸目驚心的場面是記者隨廣州組督查人員在增城市新塘鎮的廣州萬利達紙制品有限公司內看到的一幕。
督查人員更發現,在墻角還有一個排水口,滲濾液很容易就可以通過該口流入圍墻外的河流。對此,廠方人員解釋,在堆場外圍正在建污水收集池。但督查人員對著這個井口大小的收集池直言,“這樣的收集池就是形同虛設,要收集全這里的廢水至少要20立方,但這個池子連3立方都不到。而且大部分污水也沒能引到收集池里。”經督查人員現場用快速法抽樣檢測,初步判斷溢流的廢水COD超標較嚴重,此類廢料按規定也不能露天堆放。
污水溢流的場面不僅出現在廢料堆放場,該企業生產車間背后的一條窄長的小路,也幾乎被褐黑色的污水、粘稠狀的廢料以及花花綠綠的餐盒等生活垃圾鋪滿。筆者隨執法人員只能墊著腳涉“水”而行。每隔20米左右,小路邊的圍墻腳就有一個排水口,其中一個更設在需要采取嚴格防滲漏措施的危險廢物倉庫旁。在排水口通往的圍墻外面,就是附近村莊的大片香蕉田。
“檢查發現,這家企業環保觀念不到位,措施也不到位。”廣州督查組組長、來自深圳市環境監察支隊的謝宏偉說,該企業環境臟亂差,長期露天堆放廢料,車間污水收集不完善,而且還設置了排污口,涉嫌人為故意縱容廢水外排。督查組要求企業立即停止違法排污行為,封堵可能外排的排污口,下一步將根據監測、現場執法等情況對企業進行處罰。
環保措施薄弱的現象也出現在東莞寮步鎮上屯村一家針織廠。督查組亮證進入該工廠后直奔污水處理站,迅速檢查設施運行、投藥和污泥壓濾、存儲和轉運情況,發現活性炭等危廢存儲不規范,存在露天堆放行為在洗水車間,發現洗水藥劑桶罐成分、含量標識不清,原料管理混亂。在檢查相關環保臺賬時發現企業未編制污染應急預案,危廢轉移合同、聯單資料不全,危廢分類混亂。督查還發現企業車間毛絮棉塵收集不完全,存在跑漏現象。
行動:
“小散亂污”企業污染問題突出
駐點督查與省級巡查同時進行
省環保廳表示,經過兩周的督查發現,當前“小散亂污”企業污染嚴重的現象突出,各地要大力氣抓好整治,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減少環境污染,通過環保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督察發現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不正常使用污染處理設施(116例)、違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96例)、未建設污染處理設施(80例)、偷排水污染物(64例)、違反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62例)。
“6月2日以來,在東莞共檢查了65家企業,發現的現存主要問題是小散亂污,大型的廠家的環保設施相對較為完善。”東莞督查組副組長、來自河源市環保局環境監察分局的朱祖其說,由于東莞企業數量多,并且多處在偏僻的地區,容易和督查人員玩躲貓貓。一些污染企業一旦被查處,就搬遷到其他地方繼續生產排污。部分企業不重視環保,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不舍得投入成本,設備提標升級做的不完善,“雖然有一定的環保設施,但是只知道把機器開機關機,沒有認真看運行正確與否,管理較混亂,導致違法行為屢查不止。”
據省環保廳介紹,這次督查行動奉行的是“三不一只”,不定時間、不打招呼、不提供通道,至6月15日,專項督查結束了為期兩周的第一輪次的督查工作。第二輪次駐點督查人員陸續輪換到崗。輪換方式采取分批輪換方式,駐點的6個人先輪換3人,剩下3人繼續駐點一周,做好新進駐的3人的傳幫帶,指導他們熟悉督查區域情況、主要存在問題等等,通過傳幫帶使督查不留空擋,力度不減、效果不減。
為幫助企業提高環保法律意識和治污水平,省環保廳近期將組織若干咨詢專家服務組,為企業環保達標改造和污染治理提供指導服務,推動企業綠色轉型發展。
在各督查組駐點督查的同時,省環保廳還組織由廳領導帶隊的省級巡查,進一步強化專項督查的壓力傳導和案件督辦,重點巡查各地落實省大氣十條、水十條、《強化措施》以及重點環境問題整改等。短短半個月,省級巡查力度、強度空前加大。據悉,截至6月17日,包括省環保廳黨組書記姚奕生、廳長魯修祿在內,已有8人次的廳領導帶隊到廣州、江門、佛山、東莞、肇慶等地進行省級巡查,覆蓋此次專項督查9市中的一半以上。
相關:
環境執法引入互聯網+新科技:執法信息實時定位上傳APP
“是否正常生產,排污因子是什么,是否存在疑似排污行為,有哪些疑似違法行為,處理建議是什么……”這是此次督查執法專用APP中“案例的執法錄入界面”顯示的填寫項目。
在這次的督查中,記者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現場檢查完后,現場督查人員會在一款執法APP 上實時錄入現場檢查情況,待督查組確認后,就會即刻上傳到平臺上。
廣東近年推動的“互聯網+環保”,開始助力環境執法提升效率,更加透明公正。“在使用該APP的時候,要求督查人員開啟GPRS定位,確保執法信息是在現場檢查完就立刻上傳”督查人員介紹,這樣就避免人情執法,事后說情的情況出現,就像交警查處交通違法行為一樣,現場執法的圖片、視頻以及違法事實等信息一經上傳就無法自行更改。
省環保廳介紹,本次大氣、水污染防治專項督查,要求現場檢查需使用省環境保護廳提供的環境執法APP做好記錄并及時上傳信息,按要求向省環境保護廳報送相關情況,信息報送前需經督查組負責人確認,執法數據直接且只報送到省環保廳督查辦公室。來源: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