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帝都,國家的第一大門面,在治理環境污染和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上不遺余力,意圖向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看齊。以大氣、水和土壤為重點治理環境污染,緊扣北京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改善,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大氣環境
以壓煤、控車、治污、抑塵為重點,堅持多領域、多污染物協同減排治理大氣污染。從2013年開始,北京市分別在壓減燃煤、控制機動車污染和治污減排方面不斷加碼。截止目前為止,已累計淘汰老舊機動車167萬;調整退出印刷、鑄造、家具等一般制造業和污染企業1341家;全市年用燃煤總量從2300萬噸壓減到1000萬噸以內。
經過努力,2016年北京空氣質量PM2.5的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較2012年下降23.7%。其他三項污染物PM10、SO2和NO2較2012年分別下降15.2%、64.3%和8.2%。今年是收官之年,按照計劃,北京市全市PM2.5的年均濃度要下降到60微克/立方米。下一步,北京將制定更高標準的新的五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將煤炭的年均消耗量從1000萬噸以內壓減至500萬噸以內。
水環境
以水環境與水資源統籌、地表水與地下水統籌為思路,著力保清水、治污水,推進水環境改善。一方面加快污水收集管線建設,實施雨污合流管線改造,加快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和再生水廠建設。另一方面強化排水企業監察監測工作,嚴厲打擊污水直排、超標排污等環境違法行為;提升地表排污口管理水平,開展巡查,嚴肅查處未經批準私設排污口的違法行為;同時加強河岸養殖小區、餐飲、洗浴等行業的監管,以及工業廢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偷排行為,從源頭上減少排入河道的污染物。
2016年北京市環境質量公告中表示,全市地表水水質穩中趨好,主要污染指標年均濃度有所下降。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源水質標準。地表水體監測斷面高錳酸鹽指數年均濃度值為7.37毫克/升,氨氮年均濃度值為5.40毫克/升,與上年相比分別下降了4.4%和4.9%。其中,水庫水質較好,湖泊水質次之,河流水質相對較差。
土壤環境
鎖定農用地和污染地塊兩個重點領域,啟動土壤污染防治。在北京印發的《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強調,首先開展土壤環境調查與監測,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其次加強源頭管控,預防土壤污染,再者實施污染地塊風險管理,保障建設用地環境安全;還有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保障農業生產環境安全;最后有序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
下一步,北京市將全面落實《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堅持以“落責任、抓問題、聚難點、補短板”為原則,再接再厲、深挖潛力,以硬性工程措施為手段,盡全力減排;切實壓實街鄉鎮環保責任,向管理要成效;深化區域聯防聯控;充分發揮“環保警察”作用,強化大氣環境監管執法;加強宣傳,凝聚社會力量,推動北京市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來源:點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