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參觀第六水廠干管(湘江大道—中青路)給水管道建設工程項目。
工作人員正在鋪設球墨鑄鐵管。
紅網長沙3月24日訊(通訊員 張萍 時刻新聞記者 劉玉先)長沙供水管網覆蓋到了哪些區域?都使用什么樣的管道來輸送自來水?3月23日,長沙水業集團邀請40余名市民參觀第六水廠干管(湘江大道—中青路)給水管道建設工程項目,共同見證標準化工地的建設工作。
長沙第六水廠位于開福區興聯路與創遠路交匯處東北側,項目投資5億元,于2015年12月開工。第六水廠的原水來自瀏陽株樹橋水庫,并具備深度處理工藝,出廠水將達到直飲標準。建成后將大幅度地提高長沙金霞經濟開發區、丁字鎮、橋驛鎮以及周邊地區用水質量和用水安全,滿足因城市發展而日益提高的用水量要求,加快城市化進程。
“這就是我們近年來使用的供水管網——球墨鑄鐵管,其具有運行安全可靠、破損率低、施工維修方便、快捷和防腐性能優異等特點,廣泛用于市政管網建設。”現場,長沙江南水務建安公司副總經理蘇陽偉指著一根黑漆漆的鐵管向市民介紹,上個世紀長沙大部分自來水管的材質主要為灰口鑄鐵管、水泥管和鍍鋅管,這三種管網質地較脆,耐腐蝕性不強。經過多年的侵蝕,管道容易產生跑冒滴漏問題,如果不加改造,會造成大量珍貴水資源白白流失。
“灰口鑄鐵管容易生銹,鐵銹堆積后容易堵塞管網,造成水質發黃、水壓不穩,影響居民日常用水。”蘇陽偉說,近年來,長沙水業集團大力推進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廣泛使用更耐腐蝕、更環保衛生的球墨鑄鐵管替代原來的水管,杜絕自來水二次污染。
截至去年底,長沙城市供水管網總長3600余公里,覆蓋區域約420平方公里。供水范圍河東區域北至橋驛鎮,南至暮云鎮,東至黃花機場,河西區域北至望城區、南至坪塘鎮、西至雷鋒鎮、東至橘子洲頭。
目前,長沙水業集團正在加快發展供水管網GIS系統,隨著坐標定位等測繪方式的引入,GIS系統中的管道準確性和可參考性大大提高,因施工造成水管爆裂的事件也將逐步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