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進行水質監測。

入冬以前,工作人員進行管道檢修。
統籌城鄉供水 全面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
水問題曾經是長期以來制約商河縣城鄉飲水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2009年以前,全縣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由于縣境內地下水質普遍較差,淺層水苦咸,深層水高氟,全縣長期飲用地下苦咸水、高氟水。提起那段有關“苦咸水”的日子,白橋鎮村民竇先生至今心有余悸。竇先生說:“前兩年的水是真咸啊,無論多好的茶葉都喝不出好喝來,來了外地親戚,人家都不愿喝咱的水,現在喝上黃河水,又好喝又安全。”
據了解,2007年以來,商河縣立足縣情水情,把城鄉供水一體化作為解決城鄉飲水安全的根本性措施。按照“以黃河水為水源,以農村自來水工程為基礎,通過建設 兩庫三廠 ,實施供水管網改造等工程,全面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和目標任務,全縣歷經7年連續建設,到2014年底,累計投入資金7億元,先后建成了清源湖和豐源湖兩座小型平原水庫,配套完成清源、開源和豐源三座規模化水廠,改造城鄉供水主管網850公里。在全市率先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全縣63萬城鄉居民全部喝上了符合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的黃河水,徹底結束了商河縣長期飲用地下苦咸水、高氟水的歷史。
清源水廠位于商河縣城區產業園內,是商河縣第一座投入運行的以黃河水為水源的規模化水廠,從城區到水廠大約需要15分鐘的車程。城區、產業園和鄭路、賈莊等5個鎮(街道)的供水都來自于它,目前每天的生活用水出水量大約在1.5萬立方米左右。
12月13日上午,記者來到商河縣清源水廠,本以為流進水廠的是渾濁的黃河水,沒想到水源清澈見底。水廠的工作人員解釋道,黃河水變成自來水,首道工序就是泥沙沉淀,在前期引黃調水中,黃河水進入縣境內二級沉砂池泥沙會沉積一些,黃河水蓄入清源湖水庫后,泥沙進一步沉淀,清源湖水庫總庫庫容953.6萬立方米,面積較大,對水質還有自凈處理能力。因此,經過水庫充分沉淀后,進入清源水廠的水達到了國家三類水標準。所謂國家三類水標準的全稱是“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三類水”,是指水質達到地表水源地供水標準的水,經過簡單處理后即可達到生活飲用水一般衛生標準。
“三大環節”確保水質 安全水質106項指標全部合格
“黃河水流入商河,要想變為清源流入千家萬戶,還需要不少水處理程序。飲水安全事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了保證大家的飲水安全,我們沒少下功夫。”商河縣自來水公司的工作人員說道。據工作人員介紹,為確保水質安全,主要抓好加強水源地保護、提升凈水能力、嚴格水質監測等“三個環節”。
為了加強水源地保護把好原水,商河縣健全完善水源污染處置應急預案,制定飲用水源地封閉保護管理和水庫運行管理辦法。對水源地、供水主管線和配套供水設施劃定保護范圍,在清源湖水庫和豐源湖水庫兩個水源地成立水務警務室,加強日常巡查管護,防止污染事件發生。“在城鄉供水中,水源這關一定要把握好,水源污染了,后面的工作就沒法進行了,我們也希望大家一起來保護水源。”商河縣自來水公司的工作人員說道。
有了好的水源之后,接下來就是提升凈水能力,把好水處理關鍵環節。據了解,目前全縣三處規?;畯S各項生產程序全部實現自動化控制,生活用水采用網格反應、斜管沉淀、沙濾池過濾、二氧化氯殺菌、臭氧 活性炭吸附等目前我省最先進的黃河水深度處理工藝。其臭氧—活性炭聯用技術在我省以黃河水為水源的供水行業中是第一家,通過臭氧強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將原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大分子團分解,提高了對有機污染物和消毒副產物的吸附能力,色、嗅、味、濁度全面降低。商河縣自來水公司的工作人員說:“黃河水要想走近千家萬戶,要在水廠了洗好幾遍澡,這臭氧活性炭聯用就相當于給黃河水抹上沐浴露,水質就更干凈了。”
“水干凈后,接下就是嚴格水質監測,把好出廠水重要環節。”商河縣自來水公司的公司的工作人員說。據了解,商河縣投資150多萬元,對清源水廠中心化驗室進行提升改造,日常指標化驗能力提升到41項。建立健全水質監測化驗制度,中心化驗室堅持每天對水庫水源水、水廠出廠水、管道水,水龍頭水指標進行9項常規指標取樣化驗,每月進行41項常規指標化驗,每年兩次對出廠水進行全化驗分析,水質106項指標全部合格,達到了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
做好24小時“水保姆” 供水有問題撥打“84863996”
“您好,我們村的自來水管道爆管了,您能修一下嗎?”“我們小區的自來水出現問題,請您盡快來幫我們處理一下吧。”......類似于這樣的求助電話,商河縣自來水公司的客服人員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接到二三十個。商河縣自來水公司的客服人員說:“尤其是冬季寒潮或者下雪前后,自來水管容易出現問題,市民供水遇到問題,我們的維修工人立馬就去處理,耽誤了不僅浪費水資源,也浪費老百姓的錢,影響群眾正常用水。”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市民在自來水供水工程中,無論是遇到水質問題還是管道問題,都可以撥打熱線“84863996”,會有專業人員第一時間處理市民的供水問題。
據商河縣自來水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為規范供水管理服務,強化自來水客戶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商河縣投資300多萬元,建起了全縣飲水安全信息化管理中心,成立專業供水搶修隊伍,開通水利服務熱線、供水服務熱線和自來水公眾微信,實現了“業務受理、工程搶修、水費收繳、信息公布”一條龍服務。供水服務嚴格執行服務承諾、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等制度,公布監督電話,接受社會監督。除此之外,商河縣制定《商河縣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辦法》,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和誰受益誰管護、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全縣城鄉供水實行縣、鄉、村三級管理模式,具體管理實行重心下移、上下聯動,縣鄉兩級分別組建管護機構,落實管護隊伍,實現了供水管理網絡縣、鄉、村三級全覆蓋。
面對新的形勢需要和人民群眾新期待,十三五”期間,城鄉供水仍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據商河縣自來水公司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圍繞提升城鄉供水保障能力,全縣將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著城鄉居民用水量的逐漸增大,實施好清源水廠增容擴建工程,新建4萬噸凈水廠,改造提升原水廠供水規模至2萬噸,生活用水日供水能力達到6萬噸,概算總投資1.3億元,目前項目選址已基本確定,相關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當中。同時,投資2018萬元,于今年12月上旬完成了開源和清源水廠管網連通工程,實現兩處水廠水源互補,把現在由清源水廠供水的許商街道西北部、賈莊和張坊兩個鎮8萬多人改由開源水廠供水,一方面清源水廠每天可減輕3000方左右的供水量,緩解當前清源水廠制水能力不足、供水壓力偏低問題;另一方面通過開源水廠與城區供水主管道對接,城區應急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二是結合全縣扶貧攻堅和“雙聯雙促”活動開展,加快推進鄉鎮二級管網和貧困村供水管網改造,2017年計劃完成11個省級貧困村、0.78萬人和12個市級貧困村、0.88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概算投資756萬元。三是把管理服務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進一步探索研究農村供水運營管理模式,強化縣、鄉、村三級管護責任,規范供水運行管理,加強自來水客戶服務中心和城鄉供水信息化平臺建設,嚴格水源保護和水質監測,不斷提升全縣供水保障和現代化管理服務水平。 來源: 齊魯晚報(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