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世界最大煤礦建32座地下水庫 容量相當于兩個西湖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12-07  瀏覽次數:520
     由于我的兩個哥哥是煤礦工人,我對礦工懷有特殊的情感。因為推動呼格吉勒圖冤案的平反昭雪,我也在“一夜之間”成了所謂的名記者,有了眾多的粉絲與崇拜者。神華神東煤炭集團公司的新聞中心有一個公眾號“神東之聲”,說啥也要請我給“代言”。我非影視明星,沒有“代言”經歷。

煤礦

百般推托,最終心軟,還是答應了。神東新聞中心的同志說,“湯老師,你開個價吧?”我謝絕了。煤礦工人是“我哥”,我怎么能要“哥”的錢?我說:“請我去神東煤礦看看吧。”就這樣,我踏上了前往神東煤礦的路。

乘汽車前往中國最大的煤礦——神東煤礦的路上,我心里哼唱著陜北民歌《為你跑成羅圈腿》:三十里的明沙,二十里的水,五十里的路上,我來呀嘛看妹妹,半個月我看了妹妹,十五回呀十五回,為了看妹妹,哥哥跑成羅圈圈腿……我被歌詞中甜美的愛情、無盡的思念、優美的旋律而感動。

但望著窗外,卻不見“三十里的明沙”,漫山遍野綠意盎然,烏蘭木倫河水娟娟流淌……這哪里是晉陜蒙的黃土高坡,這哪里是陜北的“三十里的明沙”?這里分明是“綠色江南”啊!

神華神東煤炭集團公司地跨晉陜蒙三省區,面積248平方公里,是一個年產量2億噸級的大型煤炭生產企業。這里是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與毛烏素沙地過渡地帶,也是黃河上中游風蝕沙化和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這里的生態環境還很脆弱,放眼望去滿眼都是沙子,幾乎沒有一絲綠色。僅僅過了20多年,這片荒涼的土地就變了,是誰改變了這里的一切?

“神東人”翹著大拇指說:“是神東煤田的開采改變一切。”挖煤采礦能把自然環境變綠變美了?你哥兒們把我老漢的智商估計的太低了吧?我的家鄉就在山西,那里的采空沉陷區滿目瘡痍,不少百姓因為塌陷流離失所。

至今,煤礦周圍還是黑乎乎一片,煤礦開到哪里,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就到哪里。神東煤田憑什么能跳出這個煤炭生產的怪圈?

誰都清楚,煤礦開采,一是洞采,二是露天,無論哪種方式,都會對地下水資源形成破壞,都會對地表形態造成破壞,神東煤田如何破解這個難題?看著眼前綠茵茵的礦區,以及沒有煤灰粉塵的地表,我驚訝地詢問。神東的同志說,他們用“三圈”加“三期”的防治模式,跳出了這個怪圈。

所謂“三圈”防治模式,就是在礦區50公里范圍內的風沙區和水土流失區建設草灌喬相結合的生態防護體系,從根本上遏制風沙危害與水土流失,形成“外圍防護圈”;在礦井周邊區,建設喬灌相結合的水土保持常綠林,形成“周邊常綠圈”;在礦井生產生活區進行園林化建設,營造優美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建成“中心美化圈”。

所謂“三期”防治,就是煤田采前、采中、采后“三期”進行防治的措施。采前,先期進行大面積治理,使區域環境具有抗開采擾動的能力。

采中,通過創新井下開采技術,對開采中已經顯現出的地表裂縫、沉陷區段進行封堵,并進行一定的補種綠化植被,減少地面水土流失;采后,通過構建持續穩定的區域水保功能,種植沙棘等經濟作物,實現水土資源永續利用。

但是,生態環境治理,“錢”從哪里來?神東煤田建設之初就確定:每開采1噸煤就提取0.45元用于生態環境治理,到如今已經投入治理資金28.12億多元,完成治理面積達250平方公里,是煤礦開采面積的1.5倍。

礦區植被覆蓋率由開發初的3-11%提高到65%以上。當地農牧民的75萬畝耕地因生態、氣候改善而獲得穩定收成,并催生了林草綠化業的產業化發展,為地方群眾提供了50萬個以上的就業機會。

煤礦開采對水資源的破壞與浪費難題,神東人是這么破解的?我國煤礦開采每年產生的礦井水約80億噸,而利用率僅為25%,每年造成的礦井水損失量約60億噸。礦井水長期被視為水害,排到地表上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很少被利用,大量地下水資源隨著煤礦的開采白白流失。

神東礦區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一邊是水資源稀缺,到處買水用于生產、生活;一邊是眼睜睜地看著寶貴的地下水從礦井內抽出,白白流失。如何解決這道難題?神東人想出了辦法,他們在地下建成了32座庫容總量近3000萬立方米,相當于兩個西湖容量的“地下水庫”。

這些水庫猶如一座座地下“龍宮”,礦井水在“龍宮”內轉移循環,自然凈化,為民所用。

這種全球首創的地下水庫就是利用超大工作面開采后所留下的采空區,轉移、儲存巖層滲水和井下開采產生的污水,并利用矸石和長距離流動實現自然凈化。

之后,通過自然壓差供水,實現地面凈水零入井,地下污水零升井,集井下供排水、礦井水處理、水災防治、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六大功能于一體,使3000萬立方米水資源在采礦中得以保護,一年節省費用9.3億元。

神東人創造的這項分布式地下水庫技術,在2014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煤炭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2015年又獲得了中國專利金獎。

講到這兒,您就不難看出,為什么神東礦區沒有對環境造成破壞,也沒有因為采煤沉陷而造成地表滿目瘡痍。我在神東采煤沉陷區采訪,走到哪里都有綠色相伴。一路想象著神東人30年前的兔子都不拉屎的荒野景象,一邊舉起手機拍攝眼前一望無際的綠野。

在大柳塔煤礦水土保持示范區,我看到神東與內蒙古農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等科研院校合作開展的30多項沉陷區水土保持治理科學研究。據介紹,他們合作的《荒漠化地區大型煤炭基地生態環境綜合防治技術》《千萬噸礦井群資源與環境協調開發技術》已經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如今,神東人在沉陷區種上了成片的沙柳、沙棘、山杏等植物,郁郁蔥蔥,美化地球的肌膚,引來了野兔、山雞、狼和多種鳥類等野生動物,把一個原本惡劣的環境,改造建設成了綠洲。

正如一位職工所言,綠色給神東人帶來的最直接的“福利”就是有了游山玩水、休閑度假的場所,更讓青年男女有了談情說愛的好地方。周末,山上成片的杏林、沙棘林的果實,就能讓他們品嘗一頓真正的天然有機食品。

神東采煤不見煤,讓我這個大同人長了見識。在我的記憶中,無論行走在大同啥地方,都伴隨著煤面粉塵。就連云岡石窟的佛像,都被煤塵染得黑乎乎。而如今行走在神東礦區,如果不是運煤火車的鳴笛,我真不相信這里是全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綠色覆蓋著神東,采煤卻見不到一丁點煤炭的影子。

在這里,煤炭從井下開采,到升井地面,始終處于全封閉運輸狀態。在補連塔煤炭集裝車站,每一列煤炭“龍列”出發前,工作人員都要操作設備在列車表面噴灑固化劑封住煤炭粉塵,防止列車運行中被風一刮煤面面隨處飄,煤塵污染鐵路沿線。

據悉,這項舉措每年還可減少煤炭風損60萬噸,直接創造經濟效益2.5億元。60萬噸煤呀,相當于那些小煤礦一年的產量。 來源:慧聰凈水網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