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廣元三招破解山區農業灌溉難 開源節流“活”水來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12-06  瀏覽次數:569

 

制圖/朱濉

截至目前,廣元全市灌溉面積已累計達到9.2萬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累計達到8.73萬余公頃,蓄引提水總量達49億立方米。
  全市大力推廣光伏提灌技術
  已建成光伏提灌站11個
  有效提升了10個現代農業園區渠系水利用系數
  全市已建成農田水利覆蓋的產業基地26.7萬余公頃
  組建農民專合社2221家、家庭農場593家、龍頭企業320家
  輻射帶動全市59%的農戶
  目前廣元全市已建設86個萬畝億元現代農業園區
  形成了以主要交通干線、骨干水網、現代農業園區、幸福美麗新村為內容的“長藤結瓜”式農建格局
  12月1日,廣元市青川縣板橋鄉紅旗現代農業園區,220萬棒椴木木耳在山間空地上排成方陣,密密麻麻橫縱有序。椴木間,灑水噴頭均勻地噴灑水霧,青山白云間,仿若仙境。
  不過,在糧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白鐘良眼中,這套灌溉系統帶來的最大好處不是美景,而是椴木上烏黑光澤、韌性十足的黑木耳。
  在廣元,這樣的場景并非個例。地處秦巴山區的廣元,耕地偏少,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損毀大、效益低,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近年來,當地憑借科技創新和機制改革,打響一場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翻身仗”,記者從廣元市水利部門獲悉,截至目前,該市灌溉面積已累計達到9.2萬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累計達到8.73萬余公頃,蓄引提水總量達49億立方米。
  “借”水開源
  織農田水利灌溉網
  “水不歸堰、堰不歸塘,白花花的水就是流不到田里。”青川縣沙州鎮幸福村黨支部書記沈連學說。
  “青竹江、喬莊河穿境而過,加上白龍湖,青川不是沒有水,難的是引水。”青川縣水務局局長趙普軍說,破解望水興嘆的難題,青川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展開了一場“借”江湖水進農田的工程。
  辦公室里,趙普軍向記者展示了一張青川農田水利網絡建設平面圖:以白龍湖、青竹江為主線的水利主干線,境內支流、水庫織成一張農田水利灌溉網,覆蓋全縣各鄉鎮和產業園區,為產業發展構建起庫(湖)-站-塘(池)-渠(管)串聯互通的到田到土生產用水體系。目前,該縣已建成以渠灌、滴灌、噴灌為主的高效節水灌溉現代農業示范園區8個,推動形成了連線成片、群園發展的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1.52萬余公頃,全縣發展起黑木耳2800萬棒(袋)、香菇6200萬袋、羊肚菌233余公頃、竹蓀367余公頃,總產值達8.4億元。
  在幸福村村民沈清華看來,這張灌溉網帶來的變化遠比數字更實在:種上綠色山珍,村里有了產業,家家戶戶住進新房,村容村貌大變樣,“我看家鄉變化大,前年回來開農家樂,現在一年的利潤有30萬元。”
  據悉,目前廣元已建設4.8萬余公頃億元現代農業園區,形成了以主要交通干線、骨干水網、現代農業園區、幸福美麗新村為內容的“長藤結瓜”式農建格局。
  智慧節流
  讓水發揮最大效益
  在紅旗現代農業園區,白鐘良介紹起看家法寶,“灌溉水要先經過提水和蓄水,再經過過濾,最后通過中控室的控制實現精準灌溉。”他掏出手機,給記者展示精準灌溉APP,哪些地方什么時候灑,灑多少,在手機上按幾下就能搞定,灌溉情況還有記錄分析。“過去我們是戴草帽、穿水鞋、拿鐵鍬,現在是穿皮鞋、扎領帶、按開關。”白鐘良打趣說。“借”來的水資源十分寶貴,如何將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依托科技,精準灌溉,讓每一滴水都發揮最大效益。”趙普軍說。
  當地在8個高效節水示范園內建設智慧水利系統,不僅節水環保,更有助于增產增收。紅旗現代農業園區正是其中之一。
  園區里,記者詳細了解了智能水肥一體化管理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園區可以實現信息采集、處理、調動、傳輸智能化的高效管理,通過互聯網PC端和手機APP客戶端,控制田間閥門和監控灌溉用水數據,實現精準灌溉、管理。此外,園區內還配有土壤監控設備,根據土壤墑情和作物特性,控制田間小氣候,合理輸送水和養分。據青川縣農業部門測算,僅木耳產業,每年每畝就能節約用水220立方米、降低人工費1550元、節省肥料50%,畝產量年增長22.8%,畝均增收6840元。
  目前,廣元市旺蒼縣、朝天區、劍閣縣、青川縣已先后納入全省節水型社會重點縣,以此為契機,當地全面啟動“智慧水務”建設。除了智慧灌溉系統,廣元還大力推廣光伏提灌技術,已建成光伏提灌站11個,有效提升了10個現代農業園區渠系水利用系數。
  股權量化
  既灌溉又賺分紅
  如何激發群眾管護積極性,讓這些水利設施“活”起來呢?
  “過去維修山平塘沒啥收益,不是找不到人就是做的人懶散,現在不一樣,一喊維修山平塘,大家都積極得多。”說起變化,在廣元市利州區龍潭鄉曙光村擔任了20年的塘長張國柱感觸頗深。村里人對山平塘從過去的不咋問津到如今的積極管護,轉折發生在去年5月——利州區開展小型水利設施產權確權,給農民發放了山平塘確權證,明確了山平塘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張國柱管護的黨灣塘,明確了所有權歸村組,承包權按8戶人的灌溉田地面積劃分成了12股,8戶人都有權用水,也有義務維護。
  不僅如此,過去山平塘所有權在村組,承包權不明確,有人想流轉,就怕扯不清,確權以后,山平塘和土地一樣可以承包出去,老板出錢投資發展養殖、旅游等產業,村民不僅免費用水,每年還可以有分紅。山平塘也能掙錢,村民管護積極性自然高。
  目前,廣元不少地方都在探索對農田水利建設中的基礎設施的股權量化,按照“股權量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租地務工”的方式共享收益,讓水利設施在灌溉之外發揮更大效益。目前,全市已建成農田水利覆蓋的產業基地26.7萬余公頃,組建農民專合社2221家、家庭農場593家、龍頭企業320家,輻射帶動全市59%的農戶。
  此外,在已經形成的市、縣(區)、鄉鎮、村組、業主、農戶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管護體系基礎上,廣元充分發揮各類基層服務組織、用水戶協會、專業協會的作用,由這些組織管理各類農田水利設施達40%以上。據悉,目前廣元已落實村級管理員3000余人,管護面積覆蓋全市70%以上的耕地。   來源:四川日報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