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寧波:將建智慧農業云平臺 打造綠色都市農業強市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9-14  瀏覽次數:559
     “十三五”期間,寧波將以農業規模化、設施化、生態化、信息化“四個重點”為突破口,大力實施綠色都市農業發展戰略。打造綠色都市農業強市,一個重要抓手就是集中發展一批“互聯網+農業”模式,建立起全市統一的智慧農業云平臺,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農業生產模式。

近年來,我市不少設施農業基地陸續引入一些物聯網技術,用信息化控制來提升農業生產的“精準度”和效率,這也為發展智慧農業奠定了基礎。

當物聯網“聯姻”農業,這對個性迥異的“兩口子”過日子合不合得來,能否“落地生根”?最近,記者走訪了市內部分設施農業基地,一探究竟。

“植物工廠”中的自動噴灌育苗裝置

鎮海區莊市街道的繁榮果蔬實驗示范場的大棚里,棚頂上吊有一個個噴頭,下面的田壟邊放置著細長的滴灌管道。摁下電源開關,細密的水珠“從天而降”,讓果蔬喝個飽。

場長鄭榮希說,大棚里裝有溫、濕度傳感器,與信息采集器相連接。電腦檢測到環境數據的變化,會自動提示啟動噴滴灌設備,給作物澆水、施肥。此外,通過大棚里的高清攝像頭,他可以在電腦和手機上實時查看作物生長狀態,并進行遠程控制。

在繁榮農場,這樣的智能化大棚已經有100畝,是全市面積最大的。另外,還有500畝大棚安裝了手控噴灌設備。

鄭榮希說,改造這些智能化大棚,前后花了130多萬元,三年用下來,效果不錯。以往靠人工抬著水管,把這100畝地澆一遍水,要20個人,耗時10小時,“現在只要配一兩個人,閘刀一合,四五個小時就搞定”。算下來,不僅人工節省了三分之二以上,節水達60%,而且澆水、施肥均勻,果蔬長得更好,賣相也更漂亮。

“現在人工太貴了,雇個工人,一天工資至少150元,還不一定能找到滿意的”,鄭榮希說,他仔細算過,這套智能化設施四五年能收回投資成本,從長遠看,還是劃算的。

在寧波,像這樣采用自動監測的水肥澆灌一體化技術,最近兩三年中,已在幾十個果蔬種植基地使用,但普遍規模不大。而在江北慈城鎮三勤村的寧波大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基地,則將物聯網農業做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達到工廠化生產的水準。

在這個無土、立體化栽培的“植物工廠”中,僅靠一兩個人就能全面管控3000多平方米玻璃溫室里的作物生長。除了栽苗、收割需要人工操作外,作物生長管理全部交由電腦自動化控制系統完成。公司負責人龐利民說,“植物工廠”的核心是大數據技術與農業的結合應用,通過對各種外部因素的智能化精確控制,為植物營造最佳的生長環境。

物聯網科技的魔力讓傳統農業改頭換面。在大龍公司的溫室里,一年作物能收獲10多季,產出比普遍大棚高出三四倍,而且從花卉到各種果蔬都能種。龐利民說,物聯網農業最直接的好處是把人從澆水、施肥等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用科學數據代替感官判斷,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簡單、輕松。  來源: 寧波日報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