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戈壁上的“節水經”
在海西州德令哈市往西15公里的柯魯柯鎮有一家有機枸杞標準化生產基地,基地采用節水灌溉技術,不僅節省了水資源和人力,還增加了枸杞的產量。
柴達木防沙治沙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主任李斌談起枸杞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時,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他說到:“以往進行大水漫灌,一年每畝用水要達到1000 m?,一個勞動力只能承擔不到1000畝地的灌溉任務。現在實施了高效節水滴灌項目后,一年每畝地只需要180-200 m?的水,一個勞動力可以管理5000畝枸杞地的灌溉,同時實現了水、肥精準澆灌精準施肥,提高枸杞產量。”
“有水一片綠、無水一片荒”是對海西州主體柴達木盆地缺水和水資源重要性的形象描述。就海西州主體柴達木盆地而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只有55.88億m?,按單位面積占有的水資源量計算,僅為青海省的四分之一。
面對水資源匱乏、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加大等問題,海西州委州政府和水利部門以及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從2005年開始,借國家七部委批準實施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這股東風全面吹響海西州節水攻堅戰。
德令哈市新堉種植示范園區專業合作社現有高效節能日光溫室2420座,除種植果樹的溫室外,其余溫室生產灌溉均采用膜下滴灌技術。膜下滴灌是在滴灌管上覆蓋一層地膜,根據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將水通過滴管系統一滴一滴地向有限的土壤空間供給,僅在作物根系范圍內進行局部灌溉,也可同時根據需要將化肥和農藥等隨水滴入作物根系。
合作社副總經理胡育文說:“溫室采用膜下滴灌技術要節水40%,采用高效節水滴灌、膜下滴灌后,大棚產量增產20%以上,實現了水肥一體精準施肥和澆灌,2000多座大棚一個操作人員就可以完成灌溉任務,節水灌溉工程的實施使大棚濕度更有利于作物生長,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病蟲害的發生”。
經測算,年節水量約160萬立方、年節約肥料4萬公斤、年節約農藥0.04萬公斤、年節約人工約2000個、年增產蔬菜45萬公斤,年增加綜合經濟效益約268.4萬元。
“談到海西的節水,首先考慮到柴達木盆地是水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無論農業生產還是工業生產都需要用水,我們的灌區存在大水滿貫使土壤鹽漬化。”海西州水利局總工程師賈福宏說。
經過10年的努力,柴達木盆地綠洲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由10年前的0.35提高到0.46。截至2016年8月底,柴達木盆地綠洲灌區和城市生態林、公路、青藏鐵路防風固沙林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19萬畝,設施農業高效節水面積1.06萬畝,管道輸水灌溉6.07萬畝。全州縣級以上城鎮和工業園區均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對城市污水和工業園區污水實現統一收集、統一處理、統一回用,開展了重點企業供用水水平衡測試工作,過去5年間,海西州工業萬元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了80%。同時,格爾木市、德令哈市節水型城市建設工作雙雙通過國家水利部達標驗收,高原戈壁大唱“節水經”,“省”出一片新天地。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