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農業局局長劉衛松(中)帶領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調研農業生產。
西平縣農業局農業技術人員手把手為農民傳授糧食增產增收的關鍵技術措施。
西平享有“豫南糧倉”之美譽,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200萬畝以上,總產穩定在95萬噸左右,先后10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桂冠,是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出口基地縣、全國糧食和肉類產品百強縣……
一個個熠熠生輝的農業金字招牌背后,是西平縣農業人為推進傳統農業大縣向現代農業強縣跨越所做的不懈努力。
近年來,西平農業人始終把糧食生產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三農”工作的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糧食發展戰略要求,以打造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為契機,按照“穩面積、攻單產、增總量、提效益”的總體思路,立足新起點,謀求新跨越,在實現由糧食持續穩產增產的基礎上,加速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轉變。
“基礎+項目”的強勢推進
農業基礎建設和重大農業項目“雙擎引動”
西平縣農業局首先把高標準糧田建設作為糧食增產的根本舉措,將高標準糧田建設納入政府目標管理,集中打造“土地平整肥沃、灌溉設施完善、農機裝備齊全、技術集成到位、優質高產高效、綠色生態安全”的高標準永久性糧田,全面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在高標準糧田建設上,西平縣農業局提前謀劃,認真組織實施了《西平縣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建設規劃》,規劃到2020年建設高標準糧田88萬畝,畝產全部實現超噸糧或噸半糧。
在項目實施中,為整合資金,聚攏政策,集中布局,該局堅持“捆綁項目抓統籌、整合資金保重點”的原則,將土地綜合整治、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項目、小農水建設等與高標準糧田建設有機結合,將各項惠農資金打捆使用,形成了整體推動的合力,保證高標準糧田建設建一片、成一片、發揮效益一片。
為加快工程進度,該局突出“六個早”,即:一是項目早招標,二是工程早定位,三是占地早補償,四是障礙早清除,五是施工早運籌,六是瑕疵早整改,對施工中發現的質量問題,及早進行整改,無法整改的返工重建。
據統計,到目前,西平縣已累計投入資金78566.415萬元,建設高標準糧田73.12萬畝。
“科技+市場”的強勢融合
農業科技推廣與科技服務體系“并駕齊驅”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在西平,科技的注入,是技術推廣和市場的強力粘合劑,同時也為西平現代農業的騰飛插上了翅膀。
在高標準糧田項目區,西平縣農業局整合物資、資金、技術優勢,落實統一供種、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機械化作業、統一病蟲害綜合防治“五統一”措施,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促進了全縣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
為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基地建設,發揮高標準糧田的示范帶動和引領作用,西平縣爭取上級資金510萬元,規劃了二郎、出山、呂店等12個鄉鎮建設基層農技推廣區站。
目前,二郎張堯、專探陳茨元、焦莊金剛、盆堯張老莊12個區域站已經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二郎張堯區域站已建成集高標準糧田建設、高產創建、小麥良種繁育、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研究、重大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站,集中推廣應用展示了現代農業科技成果。
如今,這些區域站已成為農業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的載體和平臺,已成為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前沿陣地和田間課堂,已成為縣委、縣政府重視糧食生產,加強糧食生產安全組織領導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在加快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的基礎上,為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農業科技到位率,每到農時季節,西平縣農業局還會利用觀摩會、培訓會、田間課堂、設立咨詢臺、舉辦科技大集等形式,廣泛宣傳促進糧食增產增收的關鍵技術措施。
以“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活動”和“全國農業科技推廣示范縣項目”為載體,該局成立了農業專家技術培訓講師團,開展科技服務“村村行”活動,組織具有中高級以上職稱的農業專家,包鄉包村包片,真正把農業科技送到農民手中。
同時,該局還推行“專家組+示范基地+農技人員+合作組織+示范戶+輻射戶”的技術推廣服務模式,大力推廣配套集成技術,深入開展高產創建,主攻單產,培育典型,示范帶動全縣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新加速現代農業跨越發展的新路子。
“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力爭2020年糧食產量超過100萬噸,為國家糧食安全生產作出貢獻。”這是西平縣委、縣政府作出的莊嚴承諾,對西平農業人是一種鞭策,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龍頭+品牌”的強勢帶動
產業化水平和農產品品牌“比翼齊飛”
素有“豫南糧倉”之稱的西平縣,圍繞糧食大縣做文章,用工業化的理念發展現代農業,不斷做大做強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讓農業搭上工業化的快車,促進了糧食的轉化增值,鑄造了一條金燦燦的糧食產業經濟鏈條。
建設優勢農產品基地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前提和基礎。
近年來,西平縣農業局按照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的原則,以“調優、調大、調強”為目標,打造了六大優勢農產品基地,主要有優質小麥、玉米高產創建,林果、草莓等觀光農業,西瓜、蔬菜種植,食用菌生產加工,優質花生種植及畜禽養殖及畜產品加工等標準化生產基地。目前,一個區域布局合理,地方特色突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糧、果、瓜、菜、畜”五大特色產業已經形成,并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
農產品加工、營銷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龍頭,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年來,該局以“龍頭企業發展決定產業化成敗”的理念,大力扶持發展涉農企業,不斷延長農業產業鏈。通過銀行貸款、財政貼息、項目扶持等措施,先后扶持壯大了豐源和普飼料、魯洲生物、啟明肉食品、新益面粉、仁和種業等企業。
目前,西平共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9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7家、市級21家。據統計,2015年度,這29家企業資產總額27.8億元,固定資產12.5億元,營業收入為30.5億元,總產值31.9億元,利潤總額2億元,從業人員4307人。
同時,為做強加工基地,該局加大了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力度。目前,西平縣已培育出西平豐源生豬和西平啟明肉牛2個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出西平森亞雛雞肉牛1個市級農業產業化集群。
去年,西平豐源生豬和啟明肉牛2個省級集群銷售總收入達55.42億元。
此外,西平縣農業局還擦亮產業品牌,讓產業化水平和農產品品牌“比翼齊飛”。
近年來,該局叫響“美聯”牌面粉,“golden lotos”牌調味蘑菇罐頭,“道莊”牌食用菌,“魯洲”牌玉米深加工系列產品,“啟惠”牌牛肉,“旺笑鴨”牌鴨產品系列,“豐源和普”、“綠科茂”牌系列飼料等品牌的基礎上,又打造出了“徐玉鳳”牌辣椒制品、“萬米齋”牌糕點系列產品等一批新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
新的藍圖,新的征途。西平縣農業局局長劉衛松激情滿懷地表示,將結合實際,充分發揮部門職能,率領全局工作人員勇往直前,開拓創新,在西平這片沃土上默默耕耘,推進西平農業快速、健康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西平縣農業局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西平農業人必將書寫出現代農業更加絢麗的篇章。 來源:駐馬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