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除險加固小型病險水庫后,還在水庫堤壩上安裝電子眼,監控堤壩、水位,保證水庫安全
除險加固小型病險水庫后,也方便了大足區水庫庫區村民出行
“以前守著水庫沒水喝,這下好了,除險加固不僅讓水庫安全了,還能保障我們的日常用水需要,這真是水利部門為老百姓做的大好事!”金竹水庫投入運行后,8月8日,重慶市大足區寶興鎮金竹村村民喜上眉梢。
修建于上世紀50年代末的金竹水庫,曾是寶興場鎮及下設4個村的主要飲用水源。但由于年久失修,水庫出現了壩基滲漏;溢洪道未襯砌,放水設施滲漏等主要問題。“帶病運行”造成的水量不足等問題,使依托水庫而建的寶興鎮自來水廠面臨供水斷檔的尷尬,尤其在干旱時節,根本發揮不了效益。
通過對水庫除險加固后,今年可以新增灌溉面積190畝,改善灌溉面積525畝,確保下游210畝農田的防洪安全,解決1萬人的飲水安全。
金竹水庫是大足區水務局近年來來實施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整治的實例。
據悉,地處涪沱兩江分水嶺的大足區,境內水資源十分匱乏,如何用好遍布全區27個街鎮農村的小(2)型水庫,使其成為全區水利的主力軍,成為廣大農村及重要場鎮的主要水源,成為了擺在水務部門的難題。為此,水務部門通過努力向上爭取,采取自籌資金的方式,積極加固整治小型病險水庫。
目前,全區除險加固小型病險水庫96座,保護耕地7.79萬畝,保護人口4.73萬人。恢復和新增灌溉面積4.56萬畝,恢復和新增興利庫容250.21萬立方米,恢復和新增灌溉效益547.81萬元。增加供水人口4.64萬人,年新增或恢復養殖效益157.77萬元。同時,結合水庫除險加固,新建和整修進庫防汛搶險公路80余公里,改善了水庫周邊居民近10萬人的交通條件。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