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午,在晉江金井灣,海上施工平臺將一條長長的輸水管從岸邊徐徐拉伸,并固定在海底。頓時,施工現場響起陣陣鞭炮聲和歡呼聲,共慶金門自大陸引水工程海底管道項目建設正式動工。
金門自大陸引水工程海底管道項目動工。劉益清 林劍波 攝
金門屬資源性缺水地區。兩岸經20年的會商洽談,去年7月,雙方業主單位共同簽署金門自大陸引水合同。晉江金井鎮與金門跨海輸水管道是金門自大陸引水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流量3.4萬立方米/日,全長約16公里。金門縣自來水廠廠長蔡其朝告訴記者,去年10月底,引水工程海底管道建設項目招標,最后確定由臺灣中宇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蘇神龍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預計在2017年10月前完工,2018年1月正式通水。
“引水合同簽訂后,大陸方面就投資建設取水泵站、鋪設陸地管道,各項工作有序進行,目前陸方工作已近完成。”省水利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曾金水說。
為如期保質完工,施工方江蘇神龍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制定了三項保障措施:一是精心組織,嚴格遵循質量管理標準,按質完成每一道工序;二是有計劃地安排施工,環環相扣,循序漸進;三是文明施工,塑造品牌。項目總經理倪福生介紹說,公司有60年發展歷程,在海底管道敷設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領先的技術優勢,一定能把海底管道建成精品工程。臺灣中宇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榮貴表示,受天氣和海洋情況的影響,雖然施工難度大,但公司有決心和信心克服一切困難,保證如期竣工。
“每年6月至9月是海上施工的最佳時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兩岸一家親,希望早日實現兩岸共飲一江水。工程對金門的基礎設施建設、民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建成后可助力金門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增進兩岸人民感情,深化兩岸交流合作。”金門縣政府工務處處長張忠民說。
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從構想到開工,歷經20年的努力
金門與圍頭村相距僅5.6海里,多數金門人祖籍福建。隨著金門由戰地變成旅游勝地,到金門的觀光客逐年增加。而在觀光業繁榮的同時,金門的供水負擔也日益加重。據介紹,金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1000立方米。現在金門每天用水1.9萬噸,大量游客涌入后,金門的供水缺口更大。由于超量抽取地下水,地層出現下降,海水倒灌,對發展十分不利。
在晉江圍頭碼頭遠眺金門島
金門缺水問題,大陸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時,就十分關心金門同胞飲水用水問題。1995年,兩岸提出從福建向金門供水的構想。此后國家和福建有關方面提出了從廈門、泉州等地向金門供水的多個方案。最后,從距金門最近的晉江市供水的方案,獲得兩岸各方認可。2015年7月,福建與金門簽署供水正式合同。
山美水庫
晉江市龍湖鎮的龍湖水庫
據介紹,向金門供水的水源來自泉州市晉江的龍湖,經龍湖抽水泵站抽水輸送至圍頭入海點,再經海底管道輸送至金門,輸水管道總長27.62公里,工程總投資3.88億元。建成后,大陸第一年向金門供水量約為每天1.5萬噸,以后逐漸增加到3.4萬噸,金門的飲用水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龍湖水主要來自晉江流域的山美水庫,該水庫2012年被國家環保部列入《國家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為確保龍湖水體不受污染,晉江市在2003年就實施了龍湖截污工程,繼續投入資金,進一步提升水質標準。
揭秘:福建供水金門,為何談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