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嘉興水務集團獲悉,2015年度市區水廠與生態濕地相關科研課題研究通過國家水專項階段性驗收,參與課題研究的嘉興水務集團技術人才躋身浙江省飲用水安全保障與城市水環境治理科技創新團隊,成為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中光榮一員。
浙江省飲用水安全保障與城市水環境治理科技創新團隊牽頭單位為浙江大學,由嘉興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杭州綠潔水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等單位組成,是一支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科研隊伍。
嘉興水務集團的專業技術人員作為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的實踐主力之一,利用城市水廠現有工藝線,結合嘉興原水情況以及水廠工藝運行情況,開展了大量的技術攻堅,并獲得了相關技術成果,同時有效地運用到水廠運行管理中。
“中置式高效澄清池的優化改造”就是其一。2014年,該集團的專業技術人員結合水廠運行數據以及中試數據,在貫涇港水廠開展這項自主設計項目。據嘉興水務集團總工程師查人光介紹,澄清沉淀是凈水工藝中的重要環節,以前水廠的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運行效率不是最高,單單去除濁度,不能去除水中有機物,優化改造后,可同時去除水中有機物,提高了沉淀池的運行效率。
據測算,該項目的實施,使Mn去除率提高13%,礬耗下降15%,后續工藝臭氧投加量下降5%,不僅節約了制水成本,還大大提升了水廠工藝線的運行穩定性,保障了優質安全供水。
在水源生態濕地項目研究中,這支創新團隊還開展了源水高氨氮和冬季氨氮強化去除技術、源水有機物強化去除技術研究。在此基礎上,該團隊提出了貫涇港濕地改造提升方案,在2015年完成了植物床改造。通過改造,濕地冬季在水源水質不劣于地表水V類時實現出水氨氮小于1.5mg/L、高錳酸鹽指數小于6.0mg/L,全年保證率95%。
技術進步來源于科研創新,嘉興水務集團的技術專家團隊致力于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與現代化供水行業所需,找準短板、精準發力,努力將科研攻關與技術創新融入到水務類公共設施日常管理中,為城鄉供水安全提供了堅強后盾,也為水處理工藝“嘉興模式”的新飛躍奠定了基礎。
“十二五”期間,該團隊針對“冬季低溫下氨氮的去除效率下降以及管網水龍頭水穩定達標問題”而開展的水源水質改善、提高水處理工藝適應性和高效性、完善輸配水系統等從源頭到龍頭的集成技術體系研究,通過“貫涇港飲用水源濕地生態凈化系統示范工程”、“貫涇港水廠高效安全處理集成技術示范工程”,“嘉興城鄉統籌供水系統運行管理平臺示范工程”的工程示范,實現示范區60萬人口的龍頭水達標。 來源:嘉興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