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農業生產,完成3萬畝高標準綠色生態農田建設。通過組織召開春耕備耕現場會、舉辦農機鬧春耕、開展水稻新品種展示、果樹苗木調運、科技下鄉等工作抓好農業生產。穩定糧食播面和總產,整合資金加快高標準綠色生態農田建設,今年完成3萬畝建設任務。
——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提高農業帶動能力。規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一批示范社,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有序發展。積極培育家庭農場,開展示范認定工作,引導家庭農場規范發展。做優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重點培育棉麻、糧食、肉食品、果蔬、油茶、中藥材加工企業,實現產能、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抓農業改革創新,激發農業發展新活力。確保今年全面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開展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鼓勵和引導承包農戶依法流轉承包地,推動土地資源適度集聚。支持具有資質的農業技術、農業機械、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等新型農業服務主體從事專業化的農業公益性服務,促進農業規模經營。擴大渝水區水稻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范圍,并不斷探索農墾改革新模式。
——抓生態循環農業,爭創全省試驗示范區。加快推進以羅坊沼氣站為中心的畜禽糞污、病死豬收貯運體系和養殖場糞污監控點建設。抓好羅坊沼氣站二期工程和萬噸有機肥廠建設,推動南英下排村三期項目開工建設。
——抓農業園區建設,引領現代農業發展。重點加強南方農機產業園、農業工程機械展示展銷中心綜合配套功能建設,加大農機工業招商引資及農機生產企業產品推廣服務。規劃建設渝水區羅坊、姚圩、南安30萬畝循環農業示范區和萬畝核心園區。
——抓農業招商和品牌創建,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快推進新余蜜桔等優質農產品的自營出口,積極開拓東南亞、日韓等國際市場,支持農業企業“走出去”。加大新余蜜桔、百丈峰有機米、仙女湖有機魚等區域品牌宣傳和企業自主品牌創建力度,努力提升我市自主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突出抓好新余蜜桔銷售網絡建設,著力解決銷售難問題,并積極推動新余蜜桔等農業產品進軍電子商務領域。
——抓智慧農業發展,引領農業發展升級。重點推進以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動植物疫情防控、農產品質量追溯、智能化生產監控為主要內容的“互聯網+”智慧農業網絡平臺建設。在全市建設20家“益農社”,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信息服務。 來源:新余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