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新會人終于喝上優質古兜水 優質供水工程今試供水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3-29  瀏覽次數:394
     飲用古兜山東方紅水庫優質水是新會人民期待已久的共同愿望。2003年5月23日,新會區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充分利用古兜優質水庫水資源實現城市分質供水造福市民的議案》的決議;2010年1月,新會區政府確定并開始實施新會城區分質供水工程方案,將該議案列為重點民生工程;2016年3月29日,新會城區優質供水工程進行試供水。跨越13年,新會建設了一座日制優質水10萬噸的現代化制水廠,成就了一項惠及20多萬市民的民心工程。

1. 議案的催生

2003年5月23日,新會區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充分利用古兜優質水庫水資源實現城市分質供水造福市民的話題,成為代表關注的“熱點”。

來自區直二團的夏華祿等20名代表反映,據2002年統計,會城街道(原來是鎮)有88512戶,人口260810人,流動人口約86000人(合計346810人),飲用的自來水主要來源于兩處:一是潭江水,二是西江水。根據有關部門2002年1—12月的飲用水監測情況統計:水源水的合格率為77.8%,其中牛勒水源(即潭江水)41.7%,供水量占日供水量的76.78%;鑫源水源(即西江水)91.7%,供水量占日供水量的23.22%。從該數據顯示,會城居民以飲用潭江水為主,而潭江水質又差于西江水,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來自區直一團的李亦根等11名代表反映,據不完全統計,會城地區每年約有2500萬噸生活用水直接排進會城河,是會城河最大的污染源,而每年又有1400多萬噸工業廢水排入會城河和附近江河,是另一個重點污染源。同時,隨著人們郊外活動頻密,靠近城區的自然景區以及山塘水庫也將受到污染。以上多種綜合因素,影響了新會3處水源保護地的水質,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水源危機促使人大代表們將眼光投向古兜水庫:水庫控制區內(崖南片)有38平方公里的集雨面積,區內無人居住、無養殖、無耕種,林木茂盛,是自然的生態林。古兜曾用10多萬元對該地區進行生態環境評估,水質為地面水1類標準,基本可不經任何處理而直接飲用,是一個十分難得的自然優質水源。

區直一團的李亦根等11名代表認為,根據新會水域分布情況和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有關規定,從經濟和社會效益、水資源有效保護以及污染控制情況綜合考慮,應開發古兜東方紅水庫和雙水萬畝水庫水資源。水庫水比江河水更容易得到有效保護和控制污染,因而水質比江河水更加清潔安全。東方紅水庫和萬畝水庫分別離城區僅60公里及30多公里,不算太遠,是理想飲用水源。據水利部門測算,東方紅水庫庫容2195萬立方米,萬畝水庫庫容1417萬立方米,水資源儲量豐富。考慮引水庫水到城區距離較遠的情況,中途應設立多級加壓站,鋪設管道,確保供水安全穩定,同時應采取措施防止水質二次污染。

代表們對生命之源水質優劣的關注,深深觸動了議案審查委員會成員。區直二團夏華祿等20名代表提出的《關于充分利用古兜水庫水資源實現城市分質供水造福市民的議案》和區直一團李亦根等11名代表提出《關于建立飲用水系統的議案》因內容基本一致,合并為一個議案。2003年5月23日,新會區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大會主席團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充分利用古兜優質水庫水資源實現城市分質供水造福市民的議案》。

2. 人大督辦13載

斗轉星移,人事變更,新會人大對分質供水議案督辦癡心不改。從2003年分質供水議案提出實施,至2016年議案實施完成,13年來,新會區人大代表會議以主席團會議研究討論分質供水方案3次,提出督辦意見;常委會主任會議先后5次、常委會會議先后13次聽取政府對方案辦理情況報告;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先后3次開展視察調研,分別提出建議,督促加快議案辦理。

2003年8月21日,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四次主任會議,研究分質供水議案實施問題,要求區政府根據區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城區市民食用水應以鑫源水廠的自來水為主,牛勒水廠作為供水不足備用水源的供水原則,制定具體措施,落實工作責任制。

2005年2月2日,區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分質供水議案辦理方案的決議,原則同意區政府提出的首先實施第一方案(引進東方紅水庫的水到牛勒水廠,取代潭江水源;鑫源水廠增設深度處理;并設想將兩個水廠的出水總管匯合后供應城區),然后分步實施第三和第二方案的建議。

2005年6月16日,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聽取區政府《關于辦理城市分質供水議案的情況報告》,明確分質供水議案兩個要點:一是停止飲用潭江水,二是引進東方紅水庫水實行分質供水。在實行并網供水方案的同時,要從長遠、從繼續實施分質供水議案、從市民的承受能力、從時間、從可操作性上考慮,制定實施方案,使市民既能用上較好的西江水,又能飲上東方紅水庫的優質水。

2006年3月,區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召開期間,區直二團夏華祿等14名代表提出《要切實落實〈關于充分利用古兜優質水庫水資源實現城市分質供水造福市民的議案〉的議案》,3月16日,區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主席團第三次會議,要求區政府吸取外地單一供水水源受污染給人民群眾身造成危害的深刻教訓,制定充分利用古兜水庫優質水實現城市分質供水的可行方案,明確辦理該議案的具體時間。

2009年11月9日,時任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的鄧濃樂到區人大常委會調研,提出堅定信念辦理好分質供水議案。他認為,飲用古兜水是新會人的情結,人大、政協、人民群眾呼聲較高。設想先在舊城區接網,全部飲用古兜水,新城區可搞兩套管,計劃3年內改造舊城區。

2011年1月18日,在新會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主席團第三次會議上,議案審查委員會提出,代表們仍然關注飲水問題。區政府已于2010年12月舉行城區分質供水工程開工典禮暨銀海水廠奠基儀式,這標志新會區醞釀長達8年之久的城區分質供水工程正式進入施工階段。對此,議案審查委員會建議區政府制定工程時間表,實施倒計時機制,重抓落實不放松,嚴管工程質量,力爭如期完成項目,實現市民期盼已久的飲用古兜水的愿望。

2012年10月25日,常委會組成人員視察了分質供水工程銀海水廠及沿線輸水管網施工現場。動工一年多,銀海凈水廠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5%,設備已陸續進場安裝。

2013年10月17日,常委會組成人員視察了分質供水工程核心和控制性部分——過海輸水管施工現場(第三標段),希望區政府高度重視,各部門通力協作,做好線路設計改變、青苗補償、現狀管線搬遷工作,加快專項報建手續的進度,為工程建設開綠燈。

2014年5月21日,常委會組成人員視察了分質供水工程輸水管線雙水、崖門段;聽取區政府辦理《關于充分利用古兜優質水庫水資源實現城市分質供水造福市民議案》情況報告,要求區政府及各部門通力協作,為分質供水工程提供全方位的配合。

2015年12月30日,常委會聽取區政府辦理《關于充分利用古兜優質水庫水資源實現城市分質供水造福市民議案》情況報告。會議要求,區政府要突破“最后一公里,實現輸水管道全線貫通。迅速啟動聯機調試,為輸水工程做好充分準備,讓新會人民早日喝上優質古兜水庫水,向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3. 政府不懈辦理

新會區委區政府一直積極推動優質供水這項重點民生工程。

2003年6月23日,區人民政府召開十二屆一次常務會議,專題研究解決城區飲用水安全問題和組織城區分質供水議案實施問題。會議決定成立城區分質供水工程籌建領導小組,并對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前期工作目標和工作步驟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開展水源調查,對區內水庫水源水質進行綜合調查分析,確定供水水源、供水標準和供水規模;二是提出工程建設方案,編制投資測算,進行成本分析;三是提出投資經營方式。籌建辦可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廣泛聽取市民和有關部門單位意見,制訂科學、合理、可行的實施方案。

2003年7月,區政府成立了城區分質供水工程籌建辦公室,并邀請多位專家對城區優質供水工程進行可行性研究,提出6個方案,籌建辦就供水方案開展了廣泛的科普宣傳和市場調查工作。一是召開座談會,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社會團體、社區工作人員、離退休老同志從水源選擇、飲水健康、水質監測、水價等多方面提出寶貴意見。二是進行問卷調查,以社區為單位,采取抽樣上門的方式,對群眾的用水和可行性方案選擇方案進行調查,了解群眾的心聲和經濟承受能力,掌握第一手資料,讓工作更符合民意和市場規律。

新會區政府以嚴謹的態度打造這一百年供水工程,2003年以來多次召開專家論證會,以科學為準繩保證工程科學性和可操作性。2003年,經省建設廳推薦,邀請了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王占生教授、廣州市城市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劉創鴻高工、天津市水利設計院唐文華總工和廣州益民飲用水技術公司組成專家組,承擔分質供水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專家組10月到新會,經過取樣、實地勘察、收集資料、向區人大、區政府提出工作方案,并聽取意見。在此基礎上,完成了《新會城區優質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出6個方案。區政府隨即舉辦城區分質優質供水工程專題講座、開展方案選擇問卷調查,并組織專家評審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李圭白等9名專家進行評審。

新會區政府在辦理城區分質供水議案時,按照先急后緩、分步實施的原則,首先解決關停牛勒水廠,解決市民對潭江水源的顧慮及飲上放心水這一主要矛盾,于2006年2月28日實現與江門主城區并網供水。同時,對于區人大提出引東方紅水庫水的議案,積極創造條件加快推進。

在完成大量的前期工作的基礎上,2009年9月,區政府再次委托王占生教授組建專家組,制定城區分質供水工程方案。對分質供水工程方案的制定,區政府提出了如下明確意見:一是供水水源要利用古兜山脈優質水庫水;二是水質要符合國家最新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三是要經濟合理,可操作性強。11月,專家組在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后,完成了新會城區分質供水方案。區政府立即召開專家評審會,組織全國供水行業專家對方案進行評審。評審會后,對推選出來的城區分質供水方案又作了進一步優化,并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

2009年11月30日,新會區召開區委常委擴大會議,對城區分質供水方案進行討論。2010年1月18日,區委常委會議原則通過了這一方案,實施居民生活用東方紅水庫的水,工業及其他原供水用戶用西江水源鑫源水廠的水。

進入2010年,區政府為進一步加快工程前期工作,采用工程勘察設計、項目立項報批等前期工作同步進行,分別委托有資質的設計單位對可行性研究報告、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水資源論證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廠區防洪評估報告、地質災害評估報告、廠房壓礦評估報告等7方面進行編制論證,為立項報批提供最可靠的科學依據。

2010年1月20日至21日召開的區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區政府把“加快實施人大分質供水議案,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3月30日,區政府召開城區分質供水籌建領導小組成員工作會議,宣布正式啟動城區分質供水工程,要求有關部門、鎮、街各司其職,落實專人負責,協助做好相關工作。至此,城區分質供水工程踏上了快車道。

2010年8月13日,區政府召開分質供水工程現場會,基本確定分質供水工程管線走向的設計方案。隨后,籌建辦還多次組織召開現場會,各有關單位領導和技術人員對分質供水輸水管道選線、走向、建設等問題進行細致研究,協調解決工程設計中遇到的困難,全力促進輸水管線工程項目早日動工。

同時,新水廠籌建工作有序開展。2010年7月16日,新會區邀請省內供水行業專家召開專門會議,對新水廠初步設計方案進行評審,進一步優化方案。10月21日,城區分質供水工程籌建領導小組聯席會議決定由區公資辦委托新會區基業資產經營公司,成立江門市新會銀海水務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作為該項目投資主體,專門負責城區分質供水項目建設。

2010年12月30日,區委、區政府舉行新會城區分質供水工程開工典禮暨銀海水廠奠基儀式,自此,新會城區分質供水工程正式動工。新水廠廠區位于新會經濟開發區銀海大道西側潭江南坦海東岸,占地50畝,水廠按照工藝先進,布局合理,經濟實用,自動化程度高,基建投資、運營成本低的原則設計,供水水質滿足并優于國家最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

城區優質供水工程項目于2011年正式動工建設,目前已累計投入5.5億元,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緩解新會城區供水緊缺的矛盾。項目全程共鋪設輸水管道51公里,途經崖門、雙水兩鎮,橫穿銀洲湖至城區。建設工程包括新建10萬噸/日的凈水處理廠和51公里輸水管道兩部分。其中,凈水廠已經在2014年全部建設完成。

2014年11月29日,輸水工程的核心與關鍵點——穿越銀洲湖頂管工程在將成功穿越銀洲湖之際,卻被不明障礙物“卡”在了銀洲湖底,導致整個工程一度停滯。經過多方論證,克服一系列技術困難,施工方決定采用人工排障的“氣壓平衡法”頂管正式頂進,2015年9月23日凌晨4時,管道在河床底下成功對接;2015年12月,在水面上利用高壓旋噴樁完成對接處的外表包裹加固工作;2016年1月13日,穿越銀洲湖頂管工程終于取得突破,成功實現供水管道全線貫通。

4. 喝上東方紅水庫優質水

為確保工程順利投產供水,春節過后上班第一天,新會水務公司全體員工立即投入到優質供水工程沖刺大會戰中。2月18日,新會水務公司組織全體技術骨干人員召開城區優質供水工程動員大會,宣布成立優質供水工程指揮部和相關工作小組,分解工作任務,明確工作職責,采用項目倒逼工作責任制,并將倒逼任務分解表以工作進度圖的形式上墻公示,實時監測各項工作的進程。

在工程沖刺階段,工程技術人員仍面對不少的困難:一是銀海水廠已提前2年完工并安裝了機械設備,由于設備長期沒有運行,在聯機調試前必須對所有機電設備進行逐臺維護保養;二是穿越銀洲湖水底過河管道在接通合圍過程中遇到塌方以及經受通水試壓考驗等。

2月28日下午,新會城區優質供水工程進行了最后一個接收作業井的輸水管道接駁施工:21米長的輸水管道徐徐從地面吊起,以垂直的姿態,緩緩進入接收井,此時井上與井下20多米各有技術人員守在關鍵位置,為慢慢進入井內的管道進行水平調控。完成對接后,經過焊工們連續幾小時焊接作業,優質供水輸水管道宣告全線貫通。

“3月1日開始,是自動化自控進行對接,自動化控制是我們今后水廠整個營運的關鍵,水平較高,2個人值班就行了。”城區優質供水工程建設項目負責人陳潤蝦介紹說,城區優質供水工程的頂管工程已在1月13日完成,當時僅余兩岸各一個頂管接收井內的管道需要連接。農歷春節前,施工單位冒著嚴寒,完成了會城方向的接收井管道吊裝連接工作。而隨著雙水渡口附近接收井完工,全長51公里、施工近3年多的優質供水輸水管道終于宣告勝利完成,全線貫通。此后,輸水管道經過清洗、消毒,設備全面聯機調試完畢,優質的古兜山東方紅水庫水就可直接到達銀海水廠,供應到會城,進入千家萬戶。

2016年3月29日,新會城區優質供水工程舉行了試供水儀式。分質供水工程這項惠民工程使古兜水庫水通過輸水管道引入銀海水廠,經過凈化處理后,通過供水管線供城區居民生活飲用,終于實現新會老百姓多年飲用東方紅水庫優質水的夙愿。該工程的建設使新會城區形成多水源的供水格局,提高了城市供水安全性,為新會區經濟建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來源:南方日報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