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21時許,京港澳高速岳各莊橋下一管線破裂。大量水流出將主輔路淹沒,形成一個近百米寬、400米長的積水帶。經過7個小時的緊急搶修,截至7月24日凌晨4時,岳各莊橋下積水全部排完并順利通車。
一天后,7月25日8時許,西直門橋東南角綠地的自來水管線發生破裂,造成北二環主輔路積水近20厘米,該路段雙向擁堵。市有關部門緊急啟動搶修預案,截至當日中午12時許,搶修工作基本結束,受阻交通恢復正常。
為何頻頻發生管網斷裂事件?市自來水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兩處破損的管線都是普通灰鑄鐵材質管件,這種管件的特性是硬而脆。由于今夏北京連續降雨,使得地下土壤含水量增高,地基不均勻沉降導致應力集中,使得管件瞬時破裂發生爆管事故。
據介紹,由于建設年代的限制,目前城區的9000多公里供水管網中,3500公里為普通灰鑄鐵管,其中大部分是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初鋪設的。近年來集團已完成800公里管網消隱改造,但仍有2700公里管線有待改造。“這些管線大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區,改造實施的難度較大,需要市政、交通各有關方面的支持配合。”該負責人說。
為了確保供水管網運行安全,市自來水集團正在從三個方面提升全市管網供水安全。
首先,持續加大管網改造力度,對城區二環路、長安街沿線等重點地區,特別是管網材質為普通灰鑄鐵管的重點地段推進管網改造;同時,結合“十三五”規劃,逐步加快交通干線、施工沉降區域、重點部位和事故多發區域的管線改造步伐,計劃每年完成管網消隱改造200至300公里。
其次,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管網實時監控能力。據介紹,目前集團已設置3000多個管網漏失監測記錄儀(電子眼),正根據供水保障任務情況不斷調整布設地點。“為了提升實時監控能力,集團近期將再投入400萬元增加1000個電子眼。”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增的電子眼主要設置在二環路、長安街沿線等核心區域的供水管線上,特別是針對管網材質為普通灰鑄鐵管的重點地段,作為固定布設點對供水管網進行長期監控,以便第一時間發現漏水隱患并及時修復。
同時,集團正在優化搶修布點設置,提高應急響應能力。目前,城區有10個供水搶修維修所,各所負責的搶修維修范圍大約為30至40平方公里。為了縮短搶修時間,集團將逐步優化搶修維修站點的布局,使各站點的搶修維修范圍控制在15至20平方公里。此外,針對因供水管網突發事故造成交通擁堵,大型搶修設備難以快速到達搶修現場的現象,集團還將配置便于攜帶關閘、小型搶修器具的微型車輛,提高快速關閘止水和搶修的能力。 來源:網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