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出臺政策,推動中心城區供水向周邊鄉鎮和農村延伸
漳州第二水廠
東南網6月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鈴 張偉華 文/圖)在未來幾年里,漳州市有望實現城鄉供水“同網同價”。
昨日,漳州市政府出臺進一步加強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強化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治理,實現從源頭控制到末端治理的全過程監管,確保人民群眾喝上干凈水、放心水。
全面整治水源保護區
根據實施意見提出的目標,到2018年,漳州要全面完成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清理整治,保證原水水質穩定達標,達標率要達到95%以上。
為此,漳州市將落實最嚴格的飲用水源保護措施,治理城鄉水系污染源。到2018年,全面清理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生產性、經營性排污口和網箱養殖等活動,一級保護區內的居民全面遷出,完成水源保護區內居民生活污水截污及垃圾治理、水土保持、農業面源污染整治等工作。
其中,九龍江流域36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確保2015年基本建成,2016年實現污水有效處理;加快三湘江、浦頭港、九十九灣水系上游流域農村簡易污水處理設施建設,2015年實現50%的村莊建成,2016年再完成40%,2017年全面完成。
逐步實現“同網、同價”
在應急備用水源建設方面,加快推進不同水系或相對獨立控制取水的應急備用水源建設,盡快形成“雙重水源、雙重保障”能力,力爭到2018年縣級以上均建成雙重水源。
為此,意見要求,漳州中心市區應盡快推進第二水源建設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建設,作為水源戰略儲備及應急之用,確保供水安全。在第二水源建成前,實施市區已有水廠原水管和輸配水管網的連通,建立九龍江北溪、西溪雙水源系統,確保在一個水源發生污染時,能以其它水源供應保證城市居民生活基本用水。
而目前還沒有備用水源的東山、詔安、平和、龍海等縣(市),也應抓緊規劃建設第二水源。到2018年,縣級以上城市均建成雙重水源。
另外,在確保管網運行和水量水質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條件的相鄰區域縣(市、區)可探索跨行政區劃聯網供水,提高供水應急調度保障能力。中心城區城市供水企業,應推動供水管網向周邊鄉鎮和農村延伸,逐步實現城鄉供水“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
全面改造供水管網
在供水管網改造方面,每年按計劃定量新建改造供水管網(含市政消火栓、管道加壓設施等管道附屬設施),爭取在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造任務。同時,在2018年底前,全面改造不能滿足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和水質安全保障性差的落后凈水工藝,確保水質合格率達95%以上,到2020年全市各縣(市、區)供水管網平均漏損率下降至12%以下。
據悉,2015年起,省政府把供水管網改造納入“為民辦實事”內容,漳州市要求各地盡快開展管網普查,加大老舊管網和老舊自來水生產工藝改造力度。2015年全市新(改)建市政供水管道189公里以上。
另外,加快中心市區二水廠擴建和金峰自來水廠深度處理工藝技改和擴建工程,確保在2018年底前完成新增15萬噸/日供水能力。中心市區鼓勵在有條件的住宅小區、學校及其它單位等終端試點推廣集中膜處理技術,進一步提高飲用水水質。
整合全市供水企業
據悉,漳州還將整合市區供水企業,鼓勵有實力、有經驗、有技術的國有大中型城市供水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股權合作等模式整合現有縣城城市供水企業,實現綜合性、集團化經營,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技術管控綜合實力。今后初步將全市城市供水企業整合到5家左右。來源: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