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集中處理率已達標
按照“創模”要求,梅州市轄區內生活污水集中二級處理率要≥80%,而在2012年,我市城市轄區內的生活污水集中二級處理率僅69.8%。為了早日實現“創模”目標,我市加快推進市區江南污水處理廠二期和梅縣污水處理廠二期建設,并逐步完成污水收集管網、居民密集區域截污管網建設。去年,市區江南污水處理廠二期和梅縣污水處理廠二期投入使用,梅州城區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7.5萬噸,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
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過去,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未達到考核要求,主要原因是污水處理廠規模不足、收集截污管網未完善。如今,隨著城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不斷完善,我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不斷提高,即便未來市區人口快速增長,污水處理能力也能滿足生活污水處理率80%的要求。此外,我市將規劃新建生活污水處理廠,完善城區污水收集管網,開展城區污水、雨水收集管網及排污口排查工作,逐步對建成區進行雨污分流改造,進一步提升污水集中處理能力。
治理污染源 保護水源地
目前,我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均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相關要求。但清涼山和梅江河水源地保護區內違章建筑、造成水源污染的活動未完全整治,與相關水源保護區管理要求不符。比如清涼山水庫二級保護區內采石場及小型水電站開發等項目仍未完全拆除,梅江飲用水源保護區人行道上的污水直接流入保護區水域、上游有較多農田村落等,對飲用水安全存在一定威脅。
“要到達創模考核目標要求,必須要加強水源地防護建設與違章整治,確保城鄉飲水安全。”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后,我市將大力整治清涼山水庫內采石場及小型水電開發等建筑項目及梅江區水上飲食、堤岸兩側雨水排放口等項目,規范建設梅江水源地隔離防護措施,重點開展梅江一級水源保護區周邊違規項目整治工程,建立《梅州市城區供水水源保護區巡查制度》,提高飲用水安全監管和應急處置水平。同時,繼續開展工業、畜牧污染減排工作,對重點河段及黑臭河涌進行綜合整治,統籌安排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重點企業整治、畜禽養殖治理等工程,逐步開展河道清淤、疏浚及生態修復工作,消除水體黑臭、氣泡上浮、表面漂浮垃圾等現象,加強污染源治理,確保水環境安全。來源: 梅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