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關注城市建設 別讓城市“敗絮其中”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10-24  瀏覽次數:435

  CFP

  地下管線老化、城市內澇、馬路“拉鏈”……在近日舉辦的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經驗交流會上,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問題成了業界人士與專家學者關注和建言獻策的焦點所在。

  隨著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城市的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如何解決中國城市的這些“里子”問題,使其與金玉其外的“面子”相輔相成,成了困擾人們生活的當務之急。

  為了讓居民對自己生活的城市感到放心舒心,國務院于2013年9月印發了《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對加快城市地下管網、污水和垃圾處理、排水防澇設施、交通等基礎設施改造提出了明確要求。

  緊迫意識:城市基礎設施“欠賬”嚴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建設快速推進,建成區已由1981年的7438平方公里增長到2013年的4785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從1978年的1.7億增長到2013年的7.3億。然而,一些城市基礎設施沒有跟上城市建設步伐,“欠賬”嚴重。

  目前,我國一些地下管線老化,造成停水、停電時有發生,燃氣管道、暖氣管道事故頻發,管道“跑冒滴漏”嚴重。

  與此同時,一些城市污水處理率還不達標。“雖然我國的城市污水處理率已達89%,但不少污水處理廠運轉并不正常,標準不高,目前我國中水回用率還不到10%,不僅循環經濟難以實現,還使得污水處理成本難以消化。”陳政高指出。

  “抓城市建設,既要重視城市的面子,也要重視里子;要重視地上,更要重視地下。”陳政高說,“地下”不出政績,尤其不產生經濟效益,這是一個誤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承載了城市,還拉動經濟。基礎設施投資一般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15%,為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城市規劃與管理系主任葉裕民指出,城市基礎設施的“欠賬”也提醒我們,執政理念應以追求城市的品質為主,要將整個城市地上與地下、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放在首位。

  創新思路:樹立集約現代化理念

  作為江南水鄉,紹興市水網縱橫,地下的水管網長達2000多公里,管網體系分散且復雜。然而,正是在這種條件下,紹興創造了水管網漏損率4%的奇跡,比發達國家最高水平的6%還低兩個百分點。

  回想起地下水管網管理變遷,紹興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紀爾感觸頗深:“2000年全市水管網漏損率還高達21%,目前則降低了17個百分點,按這個比例算,平均每年減少漏損水量1000多萬立方米,相當于一個西湖的水量。”

  這樣的成績是如何創造的?張紀爾將此歸功于理念和管理創新。在探索中,紹興不斷創新理念和模式,自來水公司明確漏損率任務指標,把漏損率控制直接與全體干部職工的收入掛鉤,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檢漏工作效率,年檢出漏點從2003年的200個增加至近幾年的近千個,漏點越來越少。

  “目前,百姓反映強烈的‘垃圾圍城’‘逢雨必澇’‘馬路拉鏈’等現象,從本質上看是城市發展理念問題,是對城市建設發展規律認識不足和把握不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應樹立集約綠色、智能低碳的現代化理念,遵循規律、標本兼治。在管理上要創新,向管理要效益。”葉裕民說。

  “要建排水管道,但更重要的出路在于建設海綿城市,讓水就近收集、就近滲透;解決‘馬路拉鏈’的唯一出路,就在不要在馬路下面建設管線;垃圾是資源,是城市礦產而不是包袱。成都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有8萬戶左右的城區垃圾收集權,賣廢品的錢就夠垃圾處理的費用。”陳政高說。

  打破“玻璃門”:激發社會資本的參與熱情

  根據財政部的相關測算和預判,至2020年,城鎮化帶來的投資需求約為42萬億元,僅僅依靠財政資金、土地出讓金、地方債、銀行貸款等傳統籌資渠道,將無法滿足巨大的投資需求。

  90億元,相當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10年的財政總收入。事實上,90億元也是近5年來漳浦縣通過公私合作、特許經營等融資方式所吸引的社會資金參與縣城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額。

  資金,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最大的矛盾。漳浦縣的實踐啟示我們,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已是迫在眉睫。

  “其實我們不缺少資金,而是缺少思路、缺少魄力。”陳政高指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公園綠地,都可以利用社會資本,直接投資可以,購買服務的方式也可以,這就是我們所講的“PPP模式”。

  2013年9月,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提出了城市建設投資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公共產品和服務市場、改革城市建設的投融資體制。

  從一些地方的探索看,城鎮化建設中很多領域都已引入公私合作模式,如保障房建設、道路建設、污水處理等。“要進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業服務價格形成、調整和補償機制,打破‘玻璃門’,吸引社會資本搞基礎設施建設。”陳政高說。

   (記者 董山峰 李 慧 通訊員 李 萍)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