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海南省水務廳獲悉,近日,《海口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下稱《規劃》)通過專家評審,有望使海口走出“一場暴雨一場澇”怪象。
《規劃》根據海口市降水、下墊面、排水管渠、水資源利用等因素,綜合考慮采取蓄、滯、滲、凈、用、排等多種措施組合的城市排水防澇系統方案。本次規劃海口市排水(雨水)防澇系統總投資為183.2億元。
怪 海口內澇頻發
氣候、城市化、設施滯后是主因
一場暴雨,就能讓海口部分道路積水癱瘓。
參與《規劃》的專家表示,氣候是海口內澇頻發的一大原因,每年5-11月,受熱帶風暴和臺風影響,經常出現強度大、范圍集中、持續時間長的強降雨,再加上受海潮的頂托作用,致使海口市暴雨內澇頻發。
而人為原因也不可忽視。據調查,板橋路、紅城湖路、濱涯路、城西路南航司令部門前、永萬東路、丘海大道延長線、椰海大道(景山學校段)等7個易澇路段,很大原因是周圍天然河道及排水管網被私自填埋、占用導致積水。
專家坦言,大規模的城市開發建設,使原本具有蓄水調洪功能的洼地、山塘、湖泊、水庫等被人為填筑破壞或填為它用,破壞原有自然排水系統,行洪河道演化為城市內河,行洪能力縮減;而路面鋪砌等硬化地面增加,城市可滲水地面逐漸減少。
原有自然排水系統遭到破壞,而城市管網設施建設又相對滯后,目前海口排水管網多數低于一年一遇的市政排澇標準,導致雨天形成積水。
治 完善基礎設施
新建改造海口市排水(雨水)管網系統
根據海口市降水、下墊面、排水管渠、水資源利用等因素,《規劃》綜合考慮采取蓄、滯、滲、凈、用、排等多種措施組合的城市排水防澇系統方案。
其中,將重點完善海口市排水(雨水)管網系統建設。排水體制方面,本次規劃中對海口市新建管網區域均采用雨污分流制,已建雨污合流制區域采用雨污分流改造。在海口市城市排水分區現狀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劃排水分區。排水分區劃分為榮山河以北長流系統、濱江西路系統、五源河系統等27個排水系統。
城市內河水系綜合治理工程,包括相關排澇內河的河道堤防護岸工程建設、疏浚、清淤、泵站布設等,城區河道和榮山河設計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其他河道設計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將主要實施大同溝、大同分洪溝整治工程,道客溝、龍昆溝整治工程,五源河整治工程等10項河流整治工程。
管 “一條龍管水”
防洪排澇統一規劃建設管理
目前,海口市排水防澇管理體制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存在管理責任制度不明確和多部門交叉管理等問題。《規劃》表示,推進城市水務一體化管理改革,建立統一協調的防洪排澇管理體制。
具體做法是,海口市城區排水防澇指揮工作直接由海口市防汛領導小組負責。建立部門聯動機制。按照水務一體化管理的發展趨勢,對城市的防洪、排澇等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變“多條龍管水”為“一條龍管水”。
建立以海口市政府為主導的穩定投入機制。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落實10%土地出讓收益用于城市防洪排澇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記者 況昌勛 通訊員 張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