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上海水源地調查:水流量掩蓋下的隱憂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7-15  瀏覽次數:640
      “凈澤計劃”,由21世紀經濟報道聯合國內凈水行業標桿浩澤凈水發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的學術支持下,對城市飲用水水源的基本情況、水源地水質和水污染情況、保護和水污染治理情況、安全用水指導、未來水環境的治理建議等問題實施調研,并撰寫一份對公眾安全飲水以及推廣國際領先凈水技術具有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的報告。浩澤凈水致力于推廣國際領先安全凈水技術APO+,有效杜絕“二次污染”,為公眾提供安全、健康、放心的飲用水設備。
 

水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而隨著近期汛期的來臨,水污染風險加大,如何預防水污染,降低汛期水污染的風險,也成為城市治理者的一大考驗。

位于長江、太湖兩大流域下游的上海市,近期發布了《上海市環境保護局關于做好本市2014年汛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該通知稱,上海將對相關水域組織全面的排查,并加強重點行業、企業的監管,制訂相關應急預案,妥善處理水環境事故。

針對目前城市水源地的水質狀況,自2014年4月起,21世紀經濟報道聯合浩澤凈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的學術支持下,開展了名為“凈澤計劃”的全國重點地區飲用水水質調研行動。上海是繼北京、西安、重慶之后的第四站。

作為全年常住人口達到2415.15萬人的大都市,上海的水質安全情況值得關注。6月25至26日,“凈澤計劃”在上海進行考察活動。凈澤計劃項目小組此行參觀了上海國際水展并對上海主要水源地黃浦江段及繞淀山湖進行了實地考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考察中發現,位于黃浦江上游的淀山湖對黃浦江水量貢獻率在50%左右,但淀山湖周圍存在不少皮具、精密電子工廠,總體水質令人擔憂,此外,黃浦江水體中氮磷等營養物質過多,造成水體呈現富營養化。水質浮萍現象較為嚴重。

水質逐年向好

上海依江傍海,因水而興,水是城市的生命。

從地理位置上看,上海位于長江、太湖兩大流域的下游,海、江、河、湖各種水體兼有,水資源數量受到氣候、降雨、潮汐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時空分布并不均衡。上海被許多研究者認為是一個水質型缺水城市。

由于水污染日益嚴重,上海的水源地也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遷過程。資料顯示,十九世紀上海開埠時,全市取水口大致位于蘇州河的下游,之后蘇州河的水質逐步惡化,上海市取水口由蘇州河轉向黃浦江。到1978年,黃浦江下游的水質也不斷變差,取水口因此也不斷順流而上,1987年移到臨江段,1998年上移到松浦大橋,同時開始向長江取水。2006年,上海正式拉開建設青草沙水源地的序幕。

根據上海市的規劃,到“十二五”末期,上海將建成黃浦江上游、長江口陳行、青草沙、東風西沙四大飲用水水源地,屆時,長江原水和黃浦江原水的比例將由原來的7:3調整為3:7。

2011年,上海市公共供水主要原水工程在青草沙的取水量達到12.45億立方米,占比達到44.27%,與此同時,黃浦江上游水源地的取水量則大幅下降。雖然黃浦江為上海供應飲用水源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維護黃浦江水源地的水質對保持上海供水安全仍具戰略意義。

從目前的上海水質監測情況來看,水質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由于內河水質受到污染,上海已成為典型水質型工程性缺水城市,更是聯合國預測21世紀飲用水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2013年上海環境狀況公報》發現,與2012年相比,黃浦江、長江口、區縣考核河道總體水質狀況均有所改善。

近五年來,長江口總體水質狀況呈改善趨勢,黃浦江、蘇州河總體水質狀況基本保持穩定。上海市近年來不斷加大截污治污力度,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但氮磷污染導致的水體富營養化問題日益突出,成為限制本市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的關鍵因素之一。

官方數據顯示,與2012年相比,2013年黃浦江總體水質狀況有所改善,上游至下游6個斷面的水質綜合污染指數分別下降8.8%、12.7%、18.4%、13.5%、12.7%和8.5%。

富營養化待解

6月26日,“凈澤計劃”考察組組員來到本次考察活動的第一個取樣點——黃浦江下游的顧家浜。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看到,此處江面上輪船眾多,除了常規的運泥沙船外,上海市運送生活垃圾的船只也從這里經過。

負責進行水質檢測的考察組組員多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從現場來看,顧家浜段及松浦大橋的河道貨運繁忙多大型貨船,因此帶來的河內的排污可能造成該流域水體中氮磷指標明顯高于上游。

環保公益活動“樂水行”發起人張峻峰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輪船燃燒柴油所產生的尾氣,與江水接觸會發生部分溶解作用,此外,輪船過多會使得江水中泥沙變多。

沿江而上,黃浦江上游的淀山湖水域地跨上海市及蘇州市,水質也因地域的不同呈現差異化。具體而言,上海區域內的水質優于江蘇區域內的水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淀山湖江蘇區域內附近有精密電子加工廠以及皮具行業等存在,多佳分析稱,水中的有機物指標呈現了不同程度的超標,過多的工業用水及排污可能是該區域水質超標的主要原因。

考察組從顧家浜、松浦大橋上游、松浦三橋、大毛港、淀山湖端口、淀山湖最北端(江蘇境內)、千墩橋——淀山湖北和淀山湖東(東方綠洲)八個地點采取水樣,從監測結果看,PH、DO、NO32-指標均為正常,優于三類水的標準;NH4+、PO4-及高錳酸鹽指數均劣于三類水質標準。重金屬從總量上看,或許有個別重金屬存在超標現象。

監測結果顯示,監測水體富營養化指標較高,水中有機物含量超標,個別重金屬可能超過指標。存在這種差別,主要是由于各區域的區域功能性不同,不同的工業排放出不同的污染物,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程度有一定的差異。

對比各個取樣點,主要是NH4+、PO4-指標變化較大,綜觀8個取樣點可以看出淀山湖端口的總體水質最好,而淀山湖最北端(江蘇境內)的水質較差。黃浦江上游水質優于下游水質。

一位淀山湖周邊的居民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湖邊居民生活用水都是直排湖內,居民并不飲用煮開后的湖水,原因是其中浮萍較多,且時有輪船經過,對水質造成影響。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