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請到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主管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的董建軍副局長和地質環境處孫占中副處長來我們節目,他們是我市地質災害監測、預防和應急管理方面的專家,就前幾天應對暴雨天氣,在突發地質災害防范方面采取的應對措施,以及地質災害方面的知識,進行專題采訪介紹,讓廣大觀眾朋友認識、了解地質災害防治的一些基本知識,同時普及應急避險常識,提高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
首先請董局長給觀眾朋友們介紹一下咱們天津市地質災害防治的基本情況。
董建軍:我國是地質環境脆弱、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之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易發區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65%。突發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內在因素:比如一些山區的巖石破碎、不穩定,斷層構造發育、山體落差大等,就特別容易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這是地質因素。
二是外在因素:比如強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工程建設時開山削坡)擾動等,會誘發地質災害的發生。
突發地質災害的發生具有復雜性、隱蔽性、突發性和破壞性的特點。一旦發生,常常使得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威脅。因此,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2003年11月國務院頒布了《地質災害防治條例》,2011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為貫徹國務院《決定》精神,進一步加強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今年1月,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根本出發點,目的是強化全社會地質災害防范意識和能力,全面提升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水平。
天津是一個以平原為主的城市,薊縣是我市唯一的山區縣,天津市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地質災害隱患全部分布在薊縣北部山區。根據目前我們的調查和排查,薊縣有地質災害隱患點36處,其中崩塌隱患點17個,滑坡隱患點10個,泥石流隱患點9個。
上述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比較分散,除個別隱患點規模為中型、危害程度為較大級外,其余多為中小型、危害程度為一般級。雖然這些隱患點的規模不是很大,但遇強降雨也可能發生并形成危害。目前,這些隱患點已經全部納入我們的群測群防監測系統,并制訂了應急預案,如果發生危險情況,要在地方政府和國土資源部門的指導下,采取避讓或轉移等應急措施進行防范,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主持人:據了解,地質災害發生一般比較突然,危害巨大,請孫處長給我們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孫占中:由于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突然,所以預測、預報和預防比較困難,常使人猝不及防,以至于造成嚴重的破壞損失。
比如,1983年3月7日甘肅省東鄉縣灑勒山發生滑坡,在不到一分鐘內山體急劇滑動1000m,瞬間摧毀了四個村,死亡220人,重傷22人。
2010年8月8日,甘肅舟曲發生的特大型山洪泥石流災害,造成1501人死亡,264人失蹤。泥石流發生地距縣城數公里,由于上游突降暴雨所致,其突發性,能量大,速度快。難于預報和有效防治。
甘肅岷縣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災害:今年5月10日17時至18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突襲了岷縣——局部降雨量1小時內達到69.2毫米。耕地被毀,房屋倒塌,公路塌方,通信癱瘓,供電中斷。災害造成47人死亡、12人失蹤、132人受傷入院治療,35.8萬人受災。
四川寧南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今年6月27日20時至28日6時許,四川寧南縣白鶴灘鎮矮子溝遭受局部特大暴雨,降雨量達到236毫米,導致三峽公司白鶴灘水電站前期工程施工區矮子溝處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造成38人遇難。
這些都是一些突發地質災害的典型案例,規模大、危害更大,常常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
薊縣山區在歷史上曾因強降雨發生突發地質災害。具不完全統計,從1956年到2011年底,薊縣山區發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災害多起共造成51人死亡。
例如:1958年7月11日—14日,薊縣普降大暴雨,山區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上,發生山體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質災害共481處,沖毀山區小水庫多座,受災519個村莊,33.39萬人,傷14人,死亡28人,受災農田100余萬畝。在這次災害中受災最嚴重的是薊縣許家臺鄉東窩鋪村和雙安村因泥石流造成11人傷亡、沖走民房20余間。
1991年10月29日,薊縣城關小剪刀營村五名山南坡,發生山體滑坡,滑動后形成總體積45萬立方米的危巖體。1992年夏季再次滑動,造成1人被埋和重大財產損失。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薊縣作為我市的建材基地,露天采石場數量逐年遞增,因采石開礦產生的巖石崩落、滑坡等次生地質災害也逐年增多。近年來,隨著礦產資源整頓和規范工作的不斷深入,以及建設薊縣中等旅游城市的需要,薊縣小石料廠、小白灰廠、小采石廠被全部政策性關停,因采礦活動導致的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隱患明顯減少。
主持人:在我市7.21暴雨過程中,我們政府部門是如何應對和防范突發地質災害的?
孫占中:2012年7月21日下午14時,我局與天津市氣象臺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會商,預測未來24小時內薊縣山區有強降雨發生。按照《天津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和我局突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職責,我局緊急部署并開展了強降雨條件下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
第一,及時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緊急部署應急工作。21日14時-16時,與市氣象臺緊急會商,制作了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通過電視臺字幕發布了天津市今年第一次地質災害3級預警信息(內容:未來48小時內,薊縣山區發生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請注意防范),同時向薊縣區段的手機用戶發布預警信息。信息發布后,我局迅速部署了各項應急保障工作,包括安排應急檢查、動態巡查、應急隊伍集結準備等工作,電話短信通知薊縣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員全部上崗監測、值守,并保持24小時聯絡暢通。
第二,注重發揮群測群防監測員作用,加強應急巡查。21日20:00時,根據我局的部署,薊縣山區20個群測群防站、19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組60余名監測員、鄉鎮負責人員全部到位上崗,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和值守。同時,我局組織了15人的巡查隊伍,分三組對薊縣山區主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關閉礦山進行檢查、巡查。鑒于強降雨條件下地質災害發生的滯后性,我局的巡查、專業調查工作一直持續到24日16時結束。
第三,轉移受威脅群眾,確保人民生命安全。薊縣政府在強降雨過程中,對危險性較大的隱患點附近村民,組織實施了安全轉移避險。羅莊子鎮鐵嶺尾礦壩下方7戶居民和官莊鎮梁后莊滑坡隱患點下方20余戶居民采取了臨時避險措施。
第四,應急處置災情險情。截止到24日16時,薊縣共發生4起小規模的公路兩側巖石崩落、1處小型泥石流災害:
對發生的小型崩塌、泥石流,地方政府及時組織進行了清理、道路疏通、緊急避險等。暴雨過程中還出現了5處險情,都采取了應急處置,由于采取的應急響應措施得力,此次強降雨未造成因地質災害導致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主持人:暴雨期間,在地質災害應急處置方面做得挺及時的。
孫占中:是的。這是一些7.21暴雨期間形成的一些地質災害險情的實景圖片。
應該說,這次地質災害預警非常及時,雖然天津市區降雨量不是很大,但薊縣平均降雨量達到150毫米以上,有的鄉鎮超過200毫米,這在薊縣歷史上也不多見,這次地質災害預警為我們有效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發揮了很大作用。
主持人:我市在泥石流、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防治方面,都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董建軍:我局不斷加大薊縣山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近年來,我市未發生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主要采取了以下幾方面措施:
一是認真抓好山區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工作。我們按照國土資源部、市政府的部署,每年組織相關部門扎扎實實做好薊縣山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隱患點的排查工作,這是做好地質災害防范工作最基礎的部分,只有排查到位發現隱患點,才能有效防范、有的放矢。
二是建立了有效的群測群防體系。由于地質災害點多面廣,受經濟條件和技術條件的限制,目前我們對隱患點主要采取了“預防為主”的方針,實施了“群專結合”的監測預警工作。每年經排查確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全部納入了群測群防體系,明確了監測責任人和鄉鎮負責人,監測人員對隱患點進行實時監測。其中重要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我局還安排了專業監測隊伍進行監測。對存在危險的隱患點,安裝了裂縫報警器、滑坡監測儀等報警預警裝置。
另外我們還公布了監測人、負責人聯系電話。也就是說,每個隱患點都有人進行監測、有人負責。
三是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隱患的巡查,及時掌握變化情況。每年進入汛期后,我局和薊縣地礦局、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等單位都要組織開展隱患點的現場巡查、檢查工作,基本保證了隱患點發展變化情況隨時掌握。
今年截止到目前,先后組織召開市縣兩級地質災害防治會議3次,派出地質災害檢查工作組5次,出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100余人次,目前尚未發現大的異常情況。
四是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每年汛期強降雨發生時,我局和市氣象局進行聯合會商,通過電視臺向社會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提醒社會各界做好防范。今年7月21日暴雨、25日、27日、30日、8月3日連續五次發布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利用電視、手機短信等將預警信息及時傳達到薊縣監測員、鄉鎮主管領導和當地群眾,為有效應對今年連續強降雨、防范突發地質災害發揮了作用。
五是積極開展地質災害危險點治理工作。對直接威脅居民、學校、景區車輛行人的隱患點,我們積極籌措資金進行治理,幾年來,我市先后投資500多萬元治理資金用于薊縣莊果峪崩滑體居民搬遷工程、薊縣黃崖關小學崩塌治理工程、黃崖關景區崩塌治理工程、薊縣新水廠崩塌治理工程、董家溝泥石流治理工程等,消除隱患威脅,取得了較好成效。在薊縣主要地質災害隱患點豎立警示牌462塊。
六是加強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提高受威脅群眾的應急避險能力。近年來,我局多次組織隱患點附近的學校、村民開展臨災避險應急演練。今年7月19日,我局在薊縣鐵嶺村組織開展應急避險演練。受泥石流威脅的鐵嶺村30戶村民參加了應急避險演練,在警報發出15分鐘內,30戶村民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通過演練,提高了群眾的地質災害防災避險能力。在應對7.21暴雨過程中,該村臨時轉移避險就非常快捷、迅速。
七是加強地質災害防災宣傳培訓工作。利用“地球日”、“5.12防災減災日”,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工作,深入到薊縣山區各個鄉鎮,張貼防災宣傳畫,發放宣傳材料,采取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的宣傳方式,向群眾詳細講解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防范地質災害知識,解答群眾提出的各種地質災害問題;6月我局組織薊縣山區13個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鄉鎮主管領導和基層群測群防員共計120人進行培訓,教授他們防范地質災害的相關知識。通過培訓,使基層地質災害防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以上幾方面的工作,使我市突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形成一個有效的、完整的防災體系,并取得較好的防治成效。
主持人:一旦發生災情險情,應該如何開展應急處置?
孫占中:作為生活在山區的老百姓,或者到山區旅游的游人,如果你發現有地質災害災情或險情發生,你要迅速報告當地政府或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或者打110報警,同時提醒周圍行人或居民注意采取避讓。
當地政府或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接到報告后,要迅速到達地質災害發生現場,開展應急處置。一是迅速設置警戒區,防止無關人員進入;二是迅速對周邊人員進行臨時疏散、避讓,防止出現人員傷亡;三是安排專人對事發區進行24小時監測,觀察變化情況,為下步處置提供第一手資料;四是請地質災害方面的專家進行會診、提出應急處理方案(搬遷、治理等)。應急處置的原則就是“以人為本”,要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在山區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如何防范地質災害的威脅哪?
孫占中:舉兩個例子:
薊縣許家臺鎮的一個地產開發項目,就是通過開展場地地質災害評估,實施了地質災害工程治理,有效避免了災害威脅。
薊縣穿芳峪鄉一個地產開發項目,由于選址不當,在工程建設時未引起注意,房子蓋好了,遭受滑坡威脅,沒人敢住。
因此,在山區進行新農村建設和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選址時應該首先進行場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查清項目區有沒有地質災害,一定將工程放在安全的地質環境范圍內。能避讓的避讓,避讓不開的要實施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要從源頭預防地質災害發生。
作為生活在山區的群眾,也要提高避險自救的應急知識。例如,在強降雨期間及雨后,要提高警惕,注意房前屋后的變化,一旦發現房子開裂、地基下陷等現象,要迅速報告地方政府或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并采取轉移避讓措施。另外在山區建房時,不要盲目開山、削坡,避免人為引發地質災害。
主持人:如果我們到薊縣或者外地景區旅游,從地質災害防范方面應注意哪些問題?
孫占中:旅游景點多數位于崇山峻嶺之中,山高、溝深、坡陡,就是因為這些因素,就有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可能。為防止意外事故,我們提醒大家在汛期外出旅游時要重點注意四個方面:
1. 山區連續強降雨易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汛期外出旅游要注意收聽當地天氣預報,有強降雨時盡量避免外出。今年7.21北京特大暴雨在房山區形成山洪泥石流,房山十渡、河北野山坡這些夏季旅游休閑的景區、農家院就有游人遇難,如果知道有強降雨,有天氣預警和地質災害預警,要引起注意,減少外出,這也是常識。
2.不要在高聳、直立的山體下面過久停留。有時崩塌無法有效監測。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駕車旅游的多了,有時在路邊山高的地方歇歇腳、涼快一會,這時一定要注意頭頂上方的巖石,盡量避開直立的山體、巖石破碎這些地方,以防止上方巖石崩落、土體垮塌造成人員傷亡。
3.汛期野外宿營時千萬不要在山谷底部和河灘露宿。(舉例…)(今年7月21日,河南駐馬店的8名自駕游游客到南陽七里坪景區游玩,當天天氣晴朗。可是在傍晚7點左右忽下暴雨,現在時興野營,于是他們就把帳篷扎在峽谷河床處,凌晨1點左右突然爆發的山洪將其中三名游客連同帳篷卷走。報警后找到1人的尸體,另外2人失蹤)。在此提醒大家,夏季在外面野營時,要避開有大量堆積物的山坡下面,防范因降雨導致的泥石流和滑坡發生。在河灘宿營也要選擇地勢較高的階地上,防范上游突發山洪泥石流。
4.如果真遇到滑坡和泥石流發生時,請記住,不要順著滑坡、泥石流滑動的方向跑,他們的速度比你快,你跑不過他們,要往兩側跑,往高處跑。
主持人,請董局長給我們介紹一下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還有那些工作要做?
董建軍:主要是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繼續加強汛期隱患點的巡查、檢查、監測,隨時掌握隱患點變化情況,為應急處置提供準確信息。
二是加強山區新建工程項目的檢查排查力度,嚴防人為因素導致的開山、削坡等活動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隱患的發生。
三是配合做好災情險情的應急處置工作。目前我局正在指導薊縣鄉鎮政府對強降雨引發的一些險情災情進行應急處置(包括官莊鎮磚瓦窯泥石流隱患點、許家臺鎮東窩鋪崩塌隱患點、團山子泥石流隱患點等),確保受威脅群眾、房屋的安全。
四是啟動薊縣山區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評價工作,重點加強對山區人口密集區域、重要基礎設施周邊區域的地質災害調查和危險性評價工作,摸清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底數,進一步把地質災害防治基礎工作做扎實。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一項社會性非常強的工作,需要政府各有關部門的通力協作,要緊緊依靠當地政府、村民組織開展監測、應急等防范工作。我局將按照國土資源部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扎扎實實地抓好突發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