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供水管網的不斷建設,供水服務的覆蓋范圍得以大幅提高。據中國水網研究部最新發布的《中國水業市場研究報告(2012版)》,2010年全國供水管道總長度54萬公里,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從2008年開始,全國供水管網總長度的建設速度保持在平均每年3萬公里,年均增幅約6.5%。目前,全國已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城市居民用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
更加微觀地,人均供水管道長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地供水系統的配套程度。與上年相似地,2010年人均供水管道長度的三甲省份排位未變,依然是江蘇、浙江、廣東三省,其中排在首位的江蘇省人均供水管道長度達25.25公里/萬人,是排在末位的陜西省的4倍。
隨著城市化率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長,供水需求和供水規模逐年增長,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供水管道總長度、管網密度、節點數都將繼續增大。在這種形勢下,供水管網的維護和管理,不論是歷史欠賬的償還,還是新增需求的壓力,所面臨的挑戰都將日益嚴峻。從根本上改善現階段供水管網的漏損率高、爆管、水質二次污染等問題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和較高的運營管理水平,并在管網建設和維護中依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和完善。東京的漏損率從20%降低到3.3%用了五十多年,我國供水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同樣不可能一蹴而就,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