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濱海新區共有四個海水淡化項目,日處理能力達到21.7萬立方米,未來一段時間內,濱海新區還將建設北疆電廠、新泉、臨港經濟區等海水淡化工程(其中北疆電廠和新泉海水淡化工程為續建工程),將新增生產能力21萬立方米/日,濱海新區的海水淡化生產能力將提高近一倍,達到42.7萬立方米/日。屆時,濱海新區海水淡化將保持全國先進水平,繼續“領跑”全國。
3個新建項目 海水淡化日處理能力增21萬立方米
北疆電廠續建工程目前處于設備安裝階段,預計2012年底投入使用,日處理能力將達到10萬立方米/日。加上目前北疆電廠已經擁有的10萬立方米/日的處理能力,其總的處理能力將達到20萬立方米/日。臨港經濟區海水淡化工程將成為臨港地區首個海水淡化項目。其規劃日處理能力為6萬立方米/日,項目建成后,其產出的淡化水將供應區域內化工企業用水。新泉海水淡化工程續建工程目前正在規劃中,預計其建成后將在原有10萬立方米/日基礎上每日增加5萬立方米生產能力,總生產能力達到15萬立方米/日,該項目將采用膜處理技術,項目生產的淡化水同樣將用于工業生產用途。
4個海水淡化廠 日產淡水21.7萬立方米
目前,濱海新區已經擁有的4個海水淡化工程分別分布在塘沽、大港和漢沽,它們分別是大港電廠、天津北疆電廠、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公司以及開發區新水源海水淡化廠,四個海水淡化水廠日產淡水21.7萬立方米/日,淡化海水除了“直供”給企業滿足工業用水、生產成純凈水供應市場外,還作為合格的生活用水流向市民家中。
在四家淡水企業之中,大港電廠的海水淡化系統就是濱海新區最早研發出的設備之一。其共有四臺機組,每臺機組每天需用冷卻水5000噸,4臺機組每天需要2萬噸冷卻水。自從大港發電廠設計安裝了兩臺39級閃蒸海水淡化設施后,利用海水淡化系統,每天可生產出約3000噸蒸餾水。大港新泉海水淡化項目則承擔起了大港百萬噸乙烯項目的全部工業用水,使該項目成為我國首個完全利用淡化海水的大型乙烯項目。天津北疆電廠則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海水淡化項目,其采用的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低溫多效海水淡化處理技術,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并且適應能力更強。
40多道工序 海水“變身”淡化水
北疆電廠采用低溫多效海水淡化處理技術,利用本廠汽輪機低溫排汽熱源對原海水進行多次蒸發和冷凝,通過四十多道嚴格工序,海水將“變身”成淡化水,成為生活用水。
北疆電廠海水淡化裝置是一個密閉的真空工作環境,每一個裝置長175米,內徑7.7米,共分為14效,工作溫度從70℃~40℃。海水首先被引入沉淀池,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泵站通過管道把海水引入海水預處理系統,進行混凝沉淀、澄清,然后再通過清水泵送入海水淡化裝置。沉淀后的海水進入裝置后首先來到海水淡化綜合水泵房,這里相當于整個裝置的“中樞系統”,每一套裝置的泵房內依次陳列著海水中間泵、產品水泵、濃鹽水泵、凝結水泵和冷卻循環水泵。海水引入綜合水泵房后,首先將海水進行分段收集,不同的水泵將實現把海水進行分流、分段蒸發,海水中間泵負責把上一效組尚未完全被淡化的海水送入下一效組。冷卻循環水泵負責冷卻降膜冷凝器內的剩余二次蒸汽。濃鹽水泵負責把濃鹽水送到綜合利用廠(漢沽鹽場),凝結水泵負責把首效冷凝水送回電廠。產品水泵負責把淡化海水送入自來水公司,進入自來水公司后,將與自來水進行摻混,最后流入市民家里,成為生活用水。北疆電廠通過蒸餾的方式,產出的淡水106項水質指標均達到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